首頁 > 電影

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見與被見

燃燒女子的畫像影評

果然活得夠久什麼好東西都看得到 這個片子堅定了我養生的信念 這篇文章極其不客觀 大概率不正確 非常夾帶私貨 猜測意味濃重 是以個人為出發點 以現實為背景的 非常不影評 我相信兩人是和平分手 並在理性上假定兩人受的傷微乎其微 當然感性上我不這麼想

今年戛納第二好的電影 拿了最佳編劇

聽說是好結局(我表示懷疑 導演被傷成這樣了還能有好結局?這次我真的對了可是我好希望我是錯的呀) 加上我很崇拜加欣賞導演瑟琳席安瑪(當代最才華橫溢的女導演和編劇 電影這塊我最佩服她 電視劇我最佩服菲比 菲比不光能編能導還能演)和主演之一阿黛拉 這樣一部完全以女性視角出發的幾乎不涉及男性的只在背景上無可避免地受到男人掌控的宣揚女性解放和獨立的 不是說教式嘶吼式的卻尤其有力量 研究女性文學電影史的娃兒們可能要高興地昏過去 我從五月蹲到現在都快看完八國預告了 雖然是法國的我我我還是看吧20年預定(不用預定了我看完了大傷元氣)

涉及到影片內容的地方我只說一點,當瑪麗安作好第二幅肖像畫之後兩人之間爆發的爭吵,瑪麗安內心期待艾洛伊斯反抗她既定的命運,但她沒有勇氣說出口而是假艾洛伊斯之口說出來並因此責怪艾洛伊斯,艾洛伊斯則認為她並不是自願陷入這種境地的,這並不是她的原罪反抗並非她的義務雙方也都清楚這種反抗是不具有現實可能性的,畫家有選擇的權利而她沒有。兩人陷入一種單向的凝視當中,都把自己放在首先考慮的一方,你慘我更慘,互相指責、幾近崩潰,最終瑪麗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兩人攜手打破「拉康之鏡」,這也使得即便結局無法更改,她們之間的羈絆卻因此變得更加溫柔。聯結消失視線不再相交但愛意卻從未走遠,這樣一種空間的錯位感促使時間延展。

瑪麗安的每一筆在映射愛人形象的同時也在朝著悲劇的結局逼近,這是不可逆的,與神話有所區別,俄爾普斯至少是能夠選擇的,也許他在意識到之前就不加思考地選擇了,但她不能,她連自己口中選擇做出愛人還是詩人的權利都沒有,只有過程,愛了,然後呢?

加繆在《鼠疫》中說「怎麼才能不浪費時間呢,在漫長的時間中體驗時間」。我想即使在漫長的時間裡,她們不再彼此擁有,但共同回憶著這份綿長的愛意興許足夠慰藉一生。 電影我不能看得很懂但我能看懂瑟琳對呆哈的愛 愛到什麼程度呢 愛到不捨得讓別人來演一部寫給你的電影 我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英字電影 被逼無奈 要是不逼自己一把還真不知道能看懂一部法語英字的電影呢

不僅僅放眼歷史是頂級的 它本身也會是頂級的歷史本身 手賤去搜了瑟琳席安瑪和阿黛拉哈內爾 本來還沉浸於兩人長達十二年的羈絆和糾葛中 我她媽開始還設想是才華橫溢的導演給小女友量身定製然後雙雙拿獎的互相成就式(披上藝術的外衣顯得好高大上好神奇啊)愛情故事呢 結果好了查的太細了 本來查到前女友就應該停手的 老感覺應該是假的 懷著正經分手誰還合作的猜想想驗證一下的心情華麗麗的錯了 果然這部電影夠沉重 果然偉大的作品往往建立在美好熄滅之上 結果又是為消逝的神仙愛情流淚的一天 考據黨的失敗 我總覺得不管從理性上還是感性上都不太理解這種分手還在一起工作的狀態,我自認為從來沒經歷過愛情,我也覺得一生只愛一人幾乎不可實現,我覺得對我來說一生一個人也不愛比較容易實現,就如同真理,真理是存在的但不可觸摸。(這是虛無主義的觀點我不是虛無主義者只是拿來一用) 愛是想觸碰但收回手,但是我沒有觸碰的機會就只仰望就好了從來沒對誰有過特殊的感情,我過於自我,所有的感情都拿來愛自己,直接省去通過在別人身上投射愛情自我實現的階段,但總感覺可以看得懂並且基本理解愛情,我完全理解導演的所作所為,想以最鄭重的形式為自己此生最熱烈的愛情打個烙印,為死去的愛情做個嚴肅的告別,電影絕對是最莊重最浪漫最持久的紀念了,構思了五年算算應該是在她們還相愛的時候就開始了,總感覺很沉重。我當然不會試圖揣測她們分手的原因始末,即便我八卦也不會做這種大煞風景毫無意義的工作,愚蠢且可笑。但總是忍不住猜想誰受傷更多,誰更快抽身。十二年的羈絆,一眼萬年,始於電影也終於電影。有理由相信導演是以畫家自比,在描繪美麗的途中愛上,畫作完成卻代表要永遠失去。一步一步靠近你的過程也是離開你的序曲,當真正觸及的時候就是結束的開始。無論感覺是多麼對但就是再也回不去了,有的人真的就只是在你的人生裡待一陣子,陪你走一程然後轉身離開。俄耳甫斯式悲劇的回眸,與無望的愛的告別。這電影好象徵又好真實啊,也許導演不光是為阿黛拉創作的,而是為她們兩個創作的一份共同的紀念品和回憶錄。想想我看的那些採訪,以前是抱著倆人是戀人是心態去看的,感覺導演好癡漢,互動好甜,現在再看一遍導演依然癡漢,吃過的糖全變成了玻璃渣。我絲毫不懷疑導演對阿黛拉的愛依然熾熱,電影裡那些暗戳戳的小心思也許是兩人心照不宣的小秘密,這種孤獨的排他的愛情總尤其熱烈,但有些人就是不能在一起,相愛不能相守是人生的常態,瑟琳是導演兼編劇,事實上瑟琳作為編劇的功力比導演還要深,這個電影基本上就是她一個人的,為曾經的愛人量身定製的,充滿愛意的永生的藝術。故事的開始我還是個孩子,故事的結束,我長大了也足夠優秀了但是卻永遠失去了你。這樣一個貫穿了她從18歲到30歲人生的人即便不愛了也不可能當然也沒有必要完全捨棄掉,瑟琳完全是她的伯樂和救贖,始終以最大的熱情和最熱忱的態度最慷慨的幫助一步步引領她走到今天,我想絕大多數人做不到這個程度,這即便不能叫做無私也絕對稱得上偉大了。就我個人來說我不可能記得一個傷害過我的人。瑟琳絕對算得上是戛納上的最大贏家了,沒有拿到最佳影片但是拿到了最佳編劇,可是想到這種榮耀是以自己死去的愛情為創作背景總顯得很悲涼很悽苦。如果能一直愛只是沒有回應的愛也許也不算死去,持續的輸出也算能勉強維持。不過愛情沒有了還有榮譽有大眾的見證可以說是頂級的儀式感了。導演真的是那種一眼看上去就很深情的人,算不上美麗但很動人,只是以後有人給她冠以頭銜的時候總是會提到這部電影,不知道會不會心痛。可是想想我們普通人談個戀愛連悲情的機會都沒有就通通被劃入鑽牛角尖和無病呻吟那一類裡了,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採訪中導演溫柔的眼神不會騙人,我也許不再愛你了,但我永遠對你有無限的溫柔,我永遠只把最溫柔的眼光留給你,只能是你,只有你。我想騙過我的不僅僅是我的先入為主一定也有兩個人自然的狀態,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愛意,對過去的追憶和不捨。總是這種史詩性的崩塌催生藝術,對於觀眾來說大多不在意悲傷的藝術背景,甚至想多一點再多一點,有才華的人多受點情傷對藝術創作有百利而無一害,我也經常是其中的一員,其實沒有什麼不對,什麼也改變不了,希望是沒有現實意義的,沒有人會因為這種希望受到傷害,可是那是別人的血淚史啊,一遍又一遍地消化自己的痛苦,想想就好難過,演電影的人假正經,看電影的人最無情。真心地心疼瑟琳,真的有才,不知道宣傳期她們還會不會感覺到曾經的殘留的愛意,我這麼一個痛恨宣傳期愛情的人竟然希望她們能在短暫的時間裡再相愛一場,當然這在道德上說是不合適的,在現實上是不可能的,注意到總是阿黛拉主動觸碰瑟琳,本著誰主動誰受傷更少的猜想,我想導演可能還有一點點沒有放下加一點點受傷。誰也沒有錯,世界也沒有錯,理應如此。這當然不是最好的結果但是也只能如此了,沒有另一條路可走了。席導跟白富美製片人姐姐很配,Adèle Haenel的新女友Julia Lano?不太出名,表示祝福。 你是曾經點燃我的火種,火熄滅了但是燃燒過的痕跡永遠不會消失。 愛情結束了但聯結依然如故。 說點開心的 導演當著前女友的面公然撩妹呆哈看起來像吃醋的樣子呢 我從五月的等候以來的第一個五星 其間我看過的幾十部電影無一能與之相匹 我算是一個苛刻的人了 這下好了我的底線又被拔高了 最後瑪麗安說「她沒看(見)我」 我的私心以為她看見了 可是她不希望在現實中看到你 她不願意面對真實的你 不願意再一次被迫接受分離 寧願沉浸在被翻爛的記憶裡 她走到最角落裡臉朝向遠離人群的那一面 彷彿掉進夢裡 我想那個夢裡有你 在那個夢裡她一定像當初聽你彈鋼琴的時候注視你那樣注視你 不然為什麼會聽著你彈過的音樂哭了然後又笑了 相愛一場總歸是幸運的 有多少人連熱烈的愛情徹骨的心痛都無法經歷 我從來沒想過配樂如此節制的電影能呈現出這樣的效果 全片僅有畫家彈鋼琴 中間篝火邊的阿卡貝拉Non possum fugere 片尾的小提琴協奏曲三處非自然的聲音 除此之外全是自然聲自然光燭光火光

這部電影在技法極為成熟的同時透露著神性,也許是神之一瞥創造了這份禮物,後來又覺得太慷慨收回了吧。

短暫又永恆,短暫在發生在十天之內,永恆在用一生去懷念。即便從開始的時候就注定會結束,但這不是一個錯誤,愛怎麼會是錯誤呢?有什麼能比愛更正確呢?

小格局內有大文章我的眼淚不值錢 維瓦爾第 小提琴 四季 第二協奏曲 夏 第三樂章 The Four Seasons,Concerto No.2 in Gminor ("Summer") RV 315 (Op.8No.2):3.Presto.Tempoimpetuoso

如果你說曾經發生過的愛情是美好那我無話可說 但聯結中斷 天各一方在我這裡是殘缺 是印記消失 美好消逝 消逝的美好不是美好 是遺憾 是可惜 是悲劇 我們彼此相愛 卻又互相缺席 這不是一段完整的愛情 是驚鴻一瞥 熾烈而絢爛 但不是美好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