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兔嘲男孩》影評:淺談《喬喬兔》裡的BGM:音樂的意義!

兔嘲男孩影評

關於孩童戰爭的電影,東西方皆有。

不過意義卻完全不一樣。

西方有《伊凡的童年》,中國有《小兵張嘎》。

今年的奧斯卡就有這麼一部兒童戰爭電影——《兔嘲男孩》。

背景是二戰時期的德國。

這部電影有太多值得稱道的地方。

不過,作為一名搖滾樂粉絲,我在意的當然少不了電影裡的五首BGM。

第一首,披頭士的「Komm gib mir deine hand」 。

原曲是「I Wanna Hold Your Hand」。

熟悉搖滾樂以及披頭士的樂迷對這首歌曲並不陌生。

這是搖滾樂史上很重要的一首歌曲,也是披頭士第一首登上美國排行榜冠軍的單曲。

以這首歌為起點,英倫搖滾開始入侵美洲大陸,影響世界的「披頭士狂熱」開始席捲全球。

在《兔嘲男孩》裡,這首歌作為「希特勒狂熱」的背景音樂出現。

披頭士和希特勒,唯一的聯繫就是「狂熱」,人們都想"緊握他們的手"。

披頭士解散之後,約翰·列儂發行過一首歌曲「God」。

在這首歌裡,列儂把佛陀、基督、希特勒、肯尼迪、鮑勃·迪倫、披頭士放在一起。

在他的眼裡,狂熱是一種病,不管你追捧的是對象是誰!

第二首歌:湯姆·威茲演唱的「I don't wanna grow up」。

這首歌出現在喬喬和童子軍野外訓練的場景。

原本是一群懵懂孩童,卻要在最純真的年紀,去殺害兔兔、甚至扛起比自己個子還要高的槍支。

這首歌曲以小孩的口吻,講述著自己不想長大的心情。

孩童的天真和電影現實的殘酷形成強烈的反差。

裡面有句歌詞「I don't wanna be a good boy scout」,我不想做一名優秀的童子軍。

把這首歌曲放在這部電影裡,簡直天衣無縫。

值得一提的是,湯姆·威茲不僅僅是一位歌手,而且還是一位出色的演員。

第三首歌:羅伊·奧比森的「Mama」。

顧名思義,這首歌是獻給媽媽的一首歌曲。

結合電影劇情,更加讓人動容。

喬喬和母親騎著自行車,穿行在寬闊的馬路上。

此時戰敗士兵的汽車經過,他們失去了當時從軍時的意氣風發,全身傷痕累累,目光呆滯。

斯嘉麗飾演的母親說了一句:

「孩子們,回去親吻你們的媽媽吧!」

我們從小常聽別人說「祖國母親」。

在中國,母親和祖國,經常會被聯繫在一起。

可是在西方,國家是國家,母親是母親。

西方的很多戰爭電影裡,他們戰場殺敵不是報效祖國,而是回家看母親。

說個題外話,我之前看到過這麼一句評論:

「你們老說祖國是母親,那父親是誰?」

第四首歌:LOVE樂隊的Everybody's gotta live

這首歌出現是在喬喬的母親去世後,自己一個人面對貧瘠的街道。

鏡頭跟著喬喬的眼睛,大街小巷一片狼藉。

回到家中的餐桌上,喬喬面前只是一個小小的盤子;

而元首呢?

依舊錦衣玉食。

貧困的百姓和富足的希特勒形成鮮明的對比。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Everybody's gotta live,And everybody's gunna die.」

翻譯成中文就是: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片尾曲是 David Bowie 的「Helden」,英文版"Heroes"。

大衛·鮑伊的大名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

這首"Heroes"發行於1977年。

一首偏舞曲風格的藝術搖滾。

在電影的最後,喬喬和艾爾莎就是跟著大衛·鮑伊的節奏起舞的。

Hero 是誰?

是寡姐飾演的母親嗎?

她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亦或者是喬喬?艾爾莎?

他們都是英雄,他們都是heroes。

英文歌詞裡有一句:

"I wish you could swim. Like the dolphins can swim."

電影裡喬喬曾經在母親的陪伴下學習過游泳。

當然,目的可能不太一樣。

這五首歌曲有些可能是金曲,有些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

他們原本就是意義非凡的歌曲,放在電影裡,意義更加重大。

音樂是電影藝術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

而《兔嘲男孩》更是給所有喜歡電影的人上了一課。

音樂的意義就在於此!電影的意義就在於此!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