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What is spark…

靈魂急轉彎影評

這大概不算是嚴格意義的影評,更多是影片本身觸動到我的點和感悟吧。

==無劇透分割線==

我媽曾經和我說,我小時候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都會對她笑一笑,這個笑讓她一天都有好心情。小孩子為什麼會笑呢?是因為做了一個甜甜的夢麼,是因為醒來時看到了他最愛的人嗎,還是就是沒有原因的,睜開眼睛看到這個世界,就笑了呢?弗洛伊德曾說,「當人類還是嬰兒的時候,最初的自我是包含一切事物的,後來他才從自我中分離出一個外部世界,嬰兒對自我的感覺反而是一種保羅萬象的與世界更緊密的聯繫」。所以我們會發現,幼童總是有很多沒有由來的快樂——我有時在街上走,看到那些3-4歲的小小孩,掙脫了爸爸媽媽的手,在小廣場上跌跌撞撞的衝呀,傻笑呀,樂到我會停下腳步,在他周圍的空氣裡站一會兒,想要沾一沾這喜洋洋的氣息。

長大以後,我醒來就很少笑了,快樂好像變成了一件要刻意尋找的事情…於是在聽到很多 「要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要發掘自我,找到自己天賦和愛好之所在」的教誨之後,我在讀大學時有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在閱讀和嘗試各種東西,試圖要救一救越來越麻木的自己。

1. 一生所愛?

在嘗試中,我發現,所有我以為我會有興趣的事,做過以後真的會有一種「不過如此」的感受。所以當影片裡男主人公在實現完當時他的人生夢想,完成靈魂演奏後,反而感到一絲茫然的那刻,我是感同身受的。我讀書的時候,在學校裡最受大家羨慕的職業是戰略咨詢,因為可以快速學習行業知識,在大局觀的前提下以模型和工具去給企業提供戰略性意見。聽起來確實非常高大上,且一直在經歷不同的行業和項目,似乎永遠不會厭倦。於是乎我努力去獲得了一些實習機會,然而當我在幾個不同的咨詢公司,做了將近一年的實習後,我想,這個類型的工作那麼累,我又沒有那麼聰明,我需要耗費很大的精力才能跟上節奏,那我到底喜歡他的什麼…然後我回憶起,當時做完一個櫥櫃行業項目,我回到家裡,打開廚房裡櫥櫃的門,看到裡面合金件,我會去把門再開一開,關一關,去看這個門上合金件的阻尼,去看這個櫃子的面漆的材質和顏色,這些我日常生活裡的東西突然變得生動起來,讓我感到沒有目的性的一種有趣,那一刻,我發現,真正點燃我的不是什麼快速了解各種行業知識,不是什麼光鮮亮麗的身份,不是什麼行業裡的高薪,而是那種與週遭事物連接。我想起來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寫過一篇作文,叫千萬種樹葉,那麼我做咨詢項目時獲得的快樂的感覺,其實和我去自然界裡認識不同的樹葉也應當是一樣的,何苦勞心勞身,捨近求遠?

影片中理髮師,早年想要成為獸醫,最終卻因為生活的轉折成為了理髮師,那獸醫是他的一生所愛麼?是又不是。他想要成為獸醫只是因為那些可愛的小動物對他的觸動,那種觸動的底層何嘗不是一種與生命的連接呢?於是成為一名理髮師,和來來往往的顧客聊天,一樣可以點燃他。

找到一生所愛,是可遇不可求的,再往裡說一點,所愛也許並不是一個特定的事物,而是一種更根源性的生命情感;我們所有嘗試,都是讓自己在事物中體會自己的本性的通道,通道並非目的,不必過於執著於路徑,所謂殊途同歸。片中22,在萬物學院裡,歷經了各種嘗試,卻都興趣寥寥,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點,萬物學院的目的,真的是讓人去嘗試然後找到那個特別的屬於自己的Spark麼?萬物學院,讓人在體驗中自以為找到了一生所愛,但激發點可能更在於其體驗感的強弱本身,並不取決於體驗的事物(通道),通道本身只是了性的媒介。

尋找Spark,也許是想要讓外界點亮自己,但這火花其實不在外,內裡本身的光和熱,會照亮自己和自己生命的周遭。

2. 隨時出發,隨遇而安。

那麼如果說萬物歸一,還需要嘗試么?還需要試錯麼?是不是就直接接受所有呢?我想如同樹葉,雖然葉出同根,但仍沒有任何兩片葉子是完全一樣的。物各有性,如同影片中每個人都會在「生之來處」被賦予自己的性格和身體一樣,還是要通過媒介去發現自己的特質的。我個人的體驗是,試錯更多時候,是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不適合什麼不擅長什麼,然後避開那些,還有很廣大的天空,再遇到什麼,就都是緣分了…

3. 修行之「行」。

然後再說一說,22在為什麼只是在人間體驗了一番,就發生了重大轉折呢?影片自然有其轉折的必要性,但我覺得「實修」這個觀點,的確也很重要。我大概挺早的時候就已經模糊感受到了自己生命的spark,但如今回首的時候,為什麼還是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覺得生命沒有養分呢?我想可能就是缺少實修,沒有將所有領悟的東西,去付諸於所有日常的實踐,總把它們當成高高在上的人生大道理,寫下來很漂亮,殊不知既然能拔高提煉,那麼必然也能融於生活中的所有,於己,於工作,於愛好,於親於友,於遇到的陌生人。

4. 心流之執?

說到這裡,還想提一下影片中對忘我之境的深刻解讀,他讓我們看到,執著於自己的天賦和愛好,到了一定程度,會變成一種對小我的才華和欲望的沉迷,這種沉迷同樣或使人丟失他和身邊事物的連接,被困在自己的心流之海。有人可能覺得,人生一夢,這樣有什麼不好呢?但是但凡有過執念的人,大抵能體會到,執念追求的是一種不變或者永恆的外物,即使想到要求變也很難跳脫出個人本身的侷限性,而世界的變化並不取決於個人,那麼一定會在執中有一種與週遭的不匹配感,產生痛苦。

5. 不以境遷。

看到挺多朋友把Soul和余華的《活著》拿出來對比的,說Soul是《活著》的童話版,而《活著》是soul的現實版。我之前看完《活著》的時候,也不懂福貴為什麼能在遭遇了一環接一環的人生至暗的打擊後,卻還能活下去,最終我也和很多人一樣唏噓了一句「也許活著就是活著本身的意義」吧,懵懵懂懂的合上書…但我現在似乎有一點理解,應是我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不在福貴的那個人生情境裡,是很難體會到他的心境的。也許吃過很多苦的人,會對甜非常非常敏感,也許也就是生活裡給他的那麼一點點的甜,讓他需要繼續活下去,只要活著,就還能體驗。我的一位老師說,對個體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不是對象,而是體驗能力本身,不以境遷…那麼福貴所擁有的,可能就是一種在不能改變環境時,接納現實和轉變心境以順應環境的能力吧…

6. 帶一點詩意的結尾吧…

朴樹在平凡之路里唱到 「我跨過山和大海,也走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一切,轉瞬卻飄散如煙,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才發現平凡,是人生唯一的答案」。我最初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是被一種灑脫感所打動,而如今,又體會到了,為什麼說最終會發現平凡是人生唯一的答案----平凡即為日常,日常即為每一個當下,而當下是我們唯一擁有的東西。所有的高峰體驗,也都只是一個當下,同樣是轉瞬即逝。

影片裡說我們就像是活在水裡的魚,一生想要尋找海洋,卻忘了身邊每一滴水,莫不來自於海洋…我發現海洋是一個挺多見的比喻;羅曼羅蘭給弗洛伊德的信裡,也提到過那種美妙的無拘無束的洋流一般永恆的生命情感;壇經中有一段我初讀幾乎要流淚的句子「 譬如雨水,不從天有,元是龍能興致,令一切眾生,一切草木,有情無情,悉皆蒙潤,百川眾流,卻入大海,合為一體」 。

海洋的確給人一種廣闊和無限感,相較於遙不可及的宇宙,我們與海洋有更直觀的連接;它表面平靜卻在內裡無時不刻不在流動和孕育生機;流動的洋流又帶來一種包裹感,那也許正是我們小時候在胚胎裡游泳的感覺……所以呢,懷著那顆在大海裡的心,繼續遊吧…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