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成長,是願意接受自己有傻逼的部分。

靈魂急轉彎影評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尋找愛情,只是去愛;

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

你不再追逐成長,只是去修,

一切才真的開始。」

—— 紀伯倫


《Soul》靈魂急轉彎在2020年末,點燃了一大批觀眾的火花。一度豆瓣評分9.3,如今下降到到8.8。

看了兩三遍電影,還是覺得這部電影在整體世界觀的設計上有點弱,覺得這電影配不上那麼好的口碑,心想憑啥???和不同的朋友討論了兩三次,朋友都說,你跟一個動畫片較什麼邏輯的勁?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個電影只要有那麼些故事情節打動他們就可以了。然而,作為自己咨詢師實在覺得參考主角來說有些不得不說的內容。

(本文有大量劇透,請謹慎閱讀)

01 Joe是幫助22獲得火花的人,他也是那個失去了火花的人。

一個人「大器晚成」,到了30歲,終於得到了夢想中的工作,然後突然死了。

遺憾不遺憾?可惜不可惜?

然而,放下個人情感色彩,主角 Joe 死存在某種必然性。

Joe 偏執地沉浸在所有和爵士樂有關的事情上,而忽略身邊的一切細節。他缺乏對於自我情感的體驗能力,也失去了對於外界環境的感知能力。一得意忘形,就掉進了環境中暗藏的危險之中。

他也沒有花太多時間關注在他人身上。理髮時,他談的只有Jazz,從來沒問過理髮師的生活。

他看不到學生Connie (康妮)的成長與煩惱,而是一味地向同學們講述著自己過去如何被音樂吸引的歷史,引得學生忍不住打斷他,「老師,我已經12歲了(已經不需要這種雞湯了)」

他也看不到,是自己曾經的作為老師的熱忱和投入,成功地讓學生喜歡上爵士樂成為鼓手。並且這位學生最終與他心裡崇拜的演奏家一起工作,順便也帶給了他自己工作的機會。

迷失在「夢想」裡的他,其實也看不到自己。

02 一味尋求幻想的火花, 背後是對於空虛的焦慮

Joe 竭力想讓自己能夠成功演出,無非就是向世人證明,那個火花是在的。他的潛意識,是想走父親曾經走過的路來證明父親對於自己的愛一直還在。

然而,愛與被愛不是靠「我覺得」來證明的。

Joe 越是渴望證明自己,

其實越是想否認心裡的恐懼與匱乏,

越是無法成為自己。

Joe 看起來像是盡力去追求夢想,想要獲得自由,卻沒發現自己早就成為「夢想的奴隸」。他把不認同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外界,以迴避自己內心的矛盾、孤獨與恐懼。他越不認同自己,就越要逼著自己多做嘗試和努力,可越做嘗試和努力,反而對於自己越不確信。

成為一個鋼琴演奏家,在明面上看起來是Joe的夢想。但從結果上來看,當他真正獲得了樂隊的工作之後,他感到的也唯有惆悵與失落。

他,其實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因此即便他得到了所謂的夢想,

他都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而他對於自己內心的迷茫,觀眾們早在電影的一開場就可以看見端倪。當Joe得到全職工作的Offer 的時候,他第一反應就是有些失落和矛盾。有人會說,這是因為成為鋼琴老師並不是他的夢想。但從後面的故事就可以知道,Joe這份鋼琴老師的工作也不是隨隨便便做那麼十天半個月,他至少做了幾年。

從現實的角度來講,得到這份工作,是他過去幾年的努力與投入的證明。不管他接受不接受這份Offer,Joe 內心並不認同自己的選擇與投入是有價值的。

突然而來的樂隊的工作,對於Joe 是一個很好的外在理由,給了他機會去見諸行動迴避自內心對於自我的不認同。這是典型的見異思遷,沒有主見。

沒有穩定工作不是問題,沒有達到夢想不是問題。

對於自己生活選擇權的否認,才是最大的問題。

Joe 看不見自己是如何選擇了自己的生活,把無法實現自己想要的生活怪罪到他人身上,終究要為這種幼稚的想法付出代價。

沒有人有能力免除 Joe 的痛苦,也沒有人有義務代替他成長。如果不看清自己,那麼Joe 就會被這個世界牽著鼻子走,付更高昂的學費。

03 生活總是在別處,是想找藉口迴避當下生活的沉重。

電影中的證券交易員的情節也是如此。神秘主義者們宣稱要借助媒介幫助證券交易員找回自己和身體的鏈接。但也並沒有幫助他看到自己是如何選擇了這種生活。像極了市面上一些不靠譜的「心靈成長」課程,讓參與的人把生活的主動權,交給某些特定外在力量。

心理咨詢工作,講究的是助人自助,相信每個人內在都有自我改變的能力。而不是把咨詢師作為某種能夠回答一切答案的權威,甚至是神。這樣會佔據來訪者的空間,剝奪走來訪者自己的力量。

當一個人的內心的空間被各種情緒,外在的事物佔據,他就不太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反過來,一個人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內心感受就更加空虛。對於空虛的恐懼,就越需要抓住外界的東西來占據自己。

它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一味激活身體的感受,並不總意味著都是好的。每個人有權為生活做最適合自己的決定。如果當事人沒有意願主動去面對痛苦,那所謂的成長與改變,就是虛假的狂歡。最後將經歷進一步的幻滅。被激活的越充分,對痛苦的感受越明顯,症狀就反彈得越厲害。

當證券交易員用一種近乎極端的方式,把自己的,甚至是同事桌子上的所有辦公物品都掃到地上的時候,他是在迴避自己體驗到人生沒有意義的無力感。

他可能不會想到,在「做自己」的發洩之後,另一部分的自己要承擔什麼的樣的代價—— 同事的敵意,經濟的賠償,失去工作的可能性,家人生活的風險等等。

他也不會想到,對於過去的生活的一味否認,其實是關注點放在別人那裡。自己內心仍舊沒有改變。這樣的行為很可能也還是仍舊在重複,甚至是在加劇自己原來的不良生活模式。

這樣的「成年人」只知道自己不要什麼,卻不願意反思自己是如何一次又一次讓渡出自己的權利的。

他們把自己放在一個受害者的位置上。他們渴望快速成功,渴望有人主動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非自己主動爭取。

因為承認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主動去爭取就要去面對和克服挑戰與挫折,需要面對自己不完美的羞恥感、無力感和恐懼感。

因此,他們封閉自己真實的感受,把真實的自己和世界都隔離得遠遠的。人變得越來越孤芳自賞,鬱鬱不得志,責怪這個世界,責備自己。.到頭來,什麼都入不到他們法眼,覺得全世界都與自己為敵,越變越孤獨。

04內心沒有長大的人,看見不見目標,看到的只有「被肯定」與「沒有被肯定」。

一個成年人要在社會上生活,需要有滿足自我和他人的能力。可一個人內心沒有長大,內在的渴望沒有被滿足,他就只能停留在內心最原始的一部分需求中——被肯定(被無條件的接納)。

被原始的渴望占據,他們就不可能為了自己的目標,放下個人的成見與傲慢,主動去傾聽他人的想法,接受真實的反饋,以便於真正地綜合地考慮最好問題的方案。更不用說點滴地累計實際的業績,來獲得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他們渴望自己被肯定,但又極力想證明自己長大了,好讓自己迴避表達內心需求的羞恥。擰巴地接受他人對於自己的善意,而不自知。

正如同媽媽希望 Joe 能夠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這個工作能夠支持他一直彈鋼琴。可Joe看到的只是媽媽在否認自己對於夢想的渴望。他停留在青春年少時期無法長大。他會認為母親對他的擔心,只是束縛他追尋夢想的阻礙。

母親提出的現實的問題,你光靠Jazz你吃什麼?Joe卻任性地說,我每天從早到晚就想Jazz,我就不吃了。

事實上,束縛Joe的只有他自己。因為內心感受上太過於缺乏,他很在意被肯定,被看見。

他總以為母親不理解自己,不在乎自己。因此,更加難以跟母親表達真實的情感。Joe其實沉浸在自己的孤獨與不快樂裡很久了。當母親能夠在教堂活動中得到快樂的那些日子,Joe並不快樂。真正能陪伴到Joe的只有鋼琴。

他沒有辦法真正跟母親說出自己的痛苦和艱難,而是音樂讓自己活了下來。自己是那麼孤獨,沒有覺得人生沒有意義。如同他在回顧自己的人生的時候,看到的都是失敗的那一面一樣。他被自己困住了。

他獲得不了自己想要的愛,

也忽略了自己其實也正活在愛中。

就像是魚和大海的比喻。「小魚跟老魚說,我想要找海。老魚說,你就生活在其中。小魚卻說,不,我要找的是海,而不是水。」

面對30歲的「一事無成」,Joe 害怕自己真正接受了那份有著穩定薪水,按時交社保的工作,就意味著坐實了自己是Loser的事實。

他害怕:「自己的不完美等同於人生沒有意義」。

他害怕進一步的親密與真實的他人接觸,來迴避親密之後可能帶來的更深的孤獨感的想象,就像是他永遠可以藉口自己沒有時間,不去找那個「喜歡」的姑娘,來保證自己的完美。

他害怕接受夢想的工作後,還要進入「庸俗」的日常。就像是身穿華美服飾在一場百里挑一的完美演出之後,眾人離場,他還是不得不回到紐約的擁擠的地鐵上,獨自回家。

Joe一直在逃跑,一直否認自己對於生活的渴望,渴望被傾聽,渴望被理解,渴望被靠近,渴望被看見自己的不完美。也就迴避了真實體驗生活的美好的機會。

04 看見自己的需要,無力和恐懼,是活過來的開始。

不管再怎麼逃跑。潛意識對於親密的渴望會讓那些隱藏起來的無力、恐懼、愛與悲傷突破現實的防禦,試圖被看見。人越想控制自己的情感,會發現越是失控。

而無力感,意味著我們是一個真實的,有情感的人。

電影中,Joe有兩處不得不,讓他有機會面對「夢想」背後所藏著的種種情感。

1.Joe死而復生,當身體的使用權在22手中,Joe有機會藉另一個自己來從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他做一個不能發出自己聲音的貓,他才有機會看到原來自己是多麼活在自以為世界裡。當他不再討論他自己的Jazz,備受歡迎的理髮師原來也有夢想,並且享受生活的每一刻。媽媽對他的愛,他以為只是打壓。其實也是出於對於他的關愛。

2.當人生高光點激情褪去之後,原來用於防禦恐懼的「夢想」被實現而消失,當自己又進入到孤身一人的狀態的時候。

Joe忍不住回憶一路上的種種,才看到22說的看天空的夢想。這也讓他忍不住想起自己出生到現在,一路走過的成長的遺憾與美好。他想到了兒時的記憶,成長,以及和父親生命最後時光的陪伴。觀眾們也在觀看這一幕時候留下了眼淚,因為那些細小的日常也連接了觀眾的身體記憶。

如同美麗的銀河,只有在夜幕降臨,刺眼的燈光都熄滅後,才得以顯現。而絢爛的青春在經過生活瑣碎細節,才會終於走近真實的平凡的生活。而當Joe放下對於自我執迷的想象,也才看見生活中日常的美麗。

Joe 也才意識到從小到大被愛過的痕跡一直都在。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偉大的旅程,就像是22在Joe身體裡最後時刻看到那個父親與女兒的日常,看到樹葉會枯黃落下,也會有新的種子飄落。

05愛,不止是幻想的滿足。還是作為一個生命與之相伴,看緣起緣滅。

動畫故事裡的公主和王子,總是在故事結局裡完美地在一起了。可故事卻也從來不說,他們結婚了之後的故事。在一切看起來美好光鮮的生活背後,都是有人在為之付出堅持與努力。Joe的父親之所以能成為一個鋼琴演奏家,也正是因為家裡有一個能夠支持和信任他的老婆為日常的生活支付賬單。

而母親一直為兒子的生計擔心,所以一直祈禱孩子能有份穩定工作,也沒有看到Joe 內心的痛苦和所追求的「火花」。父母不理解你起來,是真不理解你。可那些母親聽起來老套的嘮叨背後,不正是講述著一個同樣的少女,少年的青春夢想走進現實生活的故事嗎?

那不也是一個生命對於另一個生命最真實的分享嗎?

當Joe問Jerry關於火花的問題。

Jerry說,火花才不是生命的意義。甚至帶著有些嘲諷說完;「你們這些所謂的導師,生命意義,所謂的激情。」然後轉身離去。

Jerry們並不會給靈魂去賦予意義。沒有火花,也並不代表一個人不能幸福地活下去。

生活的意義,就一個完整人願意投入它自己完整的生命,快樂,悲傷,痛苦,無助,幸福,喜悅……

這個電影最讓我喜歡的部分是片尾的OST。伴著音樂,最後的字幕滾動的那幾分鐘裡,在場的人沒有人主動離開,都是默默地坐在那裡。中間偶爾聽到結伴而來的小姐輕輕的抽泣聲。

然後,可愛認真的Terry 跳出來說,

「Movie is over,Go Home!」

原來我很不平衡,說:「主角Joe憑什麼就能一次次復活,沒有看到他在劇中太多努力,不過是變成貓給22叼了塊披薩。」

謝謝Terry,告訴大家,這確實是夢工廠給大家的有一個夢而已,特別是2020。

人總是會不捨青春,因為那是絢麗的舞台。

但舞台終究落幕,總歸各回各家。

那裡會有溫熱的米飯的香氣,讓你舒服的熱水澡,溫暖的被窩,或許還有愛的人的溫暖擁抱。還可能還有,你要面對的挑戰。但這是真實的生活。

現實的生活沒有回程票。長大就是要和過去好好告別,然後擁抱自己的遺憾,繼續向前。

06 如何在現實生活中, 獲得讓自己保持愉悅與幸福?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並不能像Joe可以從死裡復生,獲得一次又一次改變自己生命的機會。但,我們仍舊可以有意識地專門規劃出時間體驗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主動邀請他人的愛與視角進入我們的生命。

以下有一些小Tip能夠幫助你做到這些,也歡迎你留言,跟大家分享你的方式。

  1. 規劃好自己的生活與工作的作息,吃早餐
  2. 定期與家人,朋友溝通與交流情感
  3. 良性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遊戲
  4. 定期體檢,運動,冥想,感受自身的感受
  5. 加入一些興趣小組,和他們發展友誼
  6. 閱讀相關的書籍,定期自我反思, 比如《人到中年仍要愛》
  7. 向心理咨詢師尋求心理支持和相關服務
  8. 參加一個專業的心理咨詢團體
  9. ……

在此,Robin 也邀請你來參加各種活動,

在生活與關係中體驗自己,了解關係。

1..突破親密的阻礙 | 每週四 上海線下的人際關係心理團體

突破親密的阻礙 | 上海 人際關係團體招募

3.《人到中仍要愛讀書會》

你準備好開始收穫成熟的愛了嗎?| 親密關係讀書會《人到中年仍要愛》

人到中年,還來得及愛嗎?建議年輕的你別放棄治療

4.每月一次 寶藏之旅 第七期 線上訓練營正在籌備中

往期:

如何成為寶藏男孩/女孩?(第三期)

寶藏之旅·第五期招募 | 找尋你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

寶藏之旅·第六期招募 | 做彼此生命的朋友 NPC

Robin | 羅彬彬

時空藝術心理主創,

二級心理咨詢師,

團體心理咨詢師俱樂部會員

曾經的建築設計師、創業者、人際動力、表達性藝術、人本存在主義取向團體帶領者,結合多元文化背景,從自身出發,理解人與人際、家庭、社會、文化的關係。尋找每個人詩意棲居的方式。

工作微信號:「Robin_Psy」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