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猛禽小隊:小丑女大解放》影評:頭號R級女神被「罵」上熱搜,我不心疼

猛禽小隊:小丑女大解放影評

一道身影,從槍砲和硝煙的簇擁中走出。

條姐相信。

但凡見過這一幕的人,如今仍舊記憶猶新。

《自殺小隊》劇照

2016年,《自殺小隊》上映。

片子質量平平,但至少讓所有人認識了這對亡命鴛鴦——

醜爺和醜女。

珠聯璧合,宛如超英界的「邦妮和克萊德」。

四年過去,時過境遷。

一個換了角,摘回了威尼斯金獅的桂冠。

《小丑》金獅獎頒獎禮

另一個組了隊,重新加入混戰。

為了向世人證明,她的名字不叫「小丑女」。

而是——

《哈莉奎茵:猛禽小隊》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哈莉》確實達到了這個目的。

早在上映之前,導演影評人Matthew Kadish就曾發推,表示對片子的不看好。

你知道《猛禽小隊》為什麼會像《霹靂嬌娃》一樣慘敗嗎

因為它一點性別魅力都沒有

為抓女性觀眾,放棄了主流的男性漫畫粉

源見印

此文一出,立即被罵上熱門。

甚至有網站直接回懟。

中年巨嬰們嫌棄《猛禽小隊》女演員不夠性感

雙方對噴如火如荼。

可等到上映,片子本身卻啞了火。

票房撲街,連隔壁半動畫片《音速小子》都沒幹過。

為了挽救損失,甚至在上映期內改了片名

口碑也失守。

外國評分網站中,MTC與IMDB兩家亮出及格分,只有爛番茄新鮮度還在78%堅守。

國內「網盤見」後,豆瓣評分由7.6跌到6.0,並且還有下降的趨勢。

魅不魅力的,條姐只能說見仁見智。

但就觀感而言,及格線或許已經是對它的褒獎。

不服?

容條姐仔細聊聊。

開篇面臨尷尬的處境:

你醜爺已經不是當時那個醜爺,你醜嫂卻依舊是醜嫂。

《哈莉》想到個聰明的解決辦法——

「拆散」他倆。

既避免「小丑」露臉,又給了哈莉獨自出門闖天下的理由。

被拋棄的哈莉,面臨真實的兩難處境。

鬱悶少不了。

像普通女孩失戀,吃吃垃圾食品。

酒吧裡深夜買醉。

養條寵物鬣狗(?)

人設還不能倒。

衝著「小丑女」的性子,該發洩就得發洩。

敢汙言穢語的,直接拿去餵狗。

看不順眼,雙腿直接踩斷。

這個時候的哈莉分外糾結。

一方面,內心把前男友默默拉黑。

另一方面,還享受著「小丑女友」稱號帶來的紅利。

終於在一個喝得爛醉的夜晚。

她決定結束糾結,也結束過往的浪漫——

開卡車撞向自己為小丑獻身,跌落的那個化工廠。

這一撞不是沒代價的。

別人宣布單身,招來的是蜂擁而至的追求者。

她呢?

招來的是滿世界的仇人。

別人分手要錢。

碰上心理變態,要命。

她分手,又要錢又要命。

還不是小錢。

一顆鴿子蛋,連帶裡面編碼的整個黑手黨家族賬戶信息。

就憑這顆鑽石。

受制時,是她活下去的籌碼。

自由後。

又是她整合起一支純女性超英戰隊的源頭。

到這兒,問題來了。

每個成員的出身,都或多或少受到男性的迫害。

警探蕾妮,常年被油膩上司霸佔功勞。

女獵手海倫,幼時被黑幫大佬屠滅滿門。

哈莉·奎因本人。

遭小丑拋棄,又在關鍵時刻被唯一信任的老人出賣。

哪怕不是刻意劃分陣營。

男性角色,也被放置到對立面上。

既然如此,且看它如何描述對手。

就拿大反派「黑面具」來說。

扮演者伊萬·麥克雷格,輸出穩定的英倫男神。

期待他能有什麼樣的精彩表現?

不好意思,劇本把這個角色描繪得彷彿弱智。

叫最得力的親信去取鑽石,結果人家大大方方把鑽石揣兜裡,像老大爺一樣神遊。

小偷偷鑽石,比地鐵上偷個公交卡都省事。

手下回來復命,這麼大的事發生,他三兩句話就被哄好了。

還放仇人哈莉去追心心念念的鑽石。

在中國,這叫「肉包子打狗」

決戰時刻——

巔峰對決帶來的爽感,就在一點。

知道你會死,但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會死。

那《哈莉》又怎麼處理?

一沒留神,兜裡被綁架的人質塞了顆手榴彈,炸死的。

炸死的...

類似這樣脆弱的故事線,貫穿全片。

在此基礎上。

本就單薄的敘事,又被哈莉的自白和倒敘閃回所打破。

原速播放,就問你暈不暈

還原漫畫無厘頭的怪誕質感?

如果《哈莉》真的忠於原版漫畫。

那它就不會大幅度削弱配角黑金絲雀、該隱二人的強大能力。

更不會讓原本不屬於「猛禽小隊」的哈莉成為核心。

就連扮演者兼製片人瑪格特·羅比都坦言——

之所以不拍其他其他的DC女英雄,是擔心她們太有名。

歸根結底。

這是《自殺小隊》帶火了「小丑CP」後,一次精準的綑綁設計。

就算是蹭了熱度。

背負原罪的《哈莉》真就沒機會翻盤?

也未必。

聽條姐上面的敘述,你也能猜到它對標的同類項——

隔壁漫威家的《死侍》

同樣的低成本製作,支撐不了宏大敘事。

同樣的花式閃回剪輯。

同樣的神經質主角,動不動還要打碎第四面牆。

底牌相近,手法也類似。

二者間最大的不同,在於目的。

《死侍》多次閃回,但只圍繞核心人物展開,為在有限制作空間內刻畫人物。

而《哈莉》。

每次閃回,都跳出不同人物的成長歷程。

為的是在最短時間內,解鎖這些已經被擠壓到邊緣的新角色。

一徐徐有進,一手忙腳亂。

當然,《哈莉》也不是一點好都沒學去。

兩部片子,都有著優秀的武打基因——

《死侍2》導演大衛·雷奇,給皮特做過5次替身。

《哈莉》補拍動作戲份的查德·斯塔赫斯基,代表作《疾速》系列。

由他負責設計的搏鬥場面,可以看作是本片唯一的亮點之處。

但又和《疾速》系列打戲的目不暇接不同。

每次動手前,還要聽上許多無聊的廢話。

定級為R,反倒凸顯內容的妥協和場面的崩壞。

更別提根本矛盾,只能歸為兩性間的簡單二元對立。

那,爆米花中的「女性力量」應該怎麼表達?

條姐想到,去年跟《死侍》導演蒂姆·米勒聊到這個問題。

那個時候,他來中國為新片《終結者:黑暗命運》宣傳。

一個技術宅鋼鐵直男,拍了部女生帶隊的科幻片。

但他的理解,似乎比《哈莉》的女性導演還要深——

我認為我沒有資格代替她們,呈現所謂「女性力量」也絕不是我的創作目的。我認為她們為了在乎的人衝鋒陷陣,這件事本身就很有力量了。

女性力量,本與諸多人性光輝沒什麼分別。

退一步來講。

在藝術創作中找尋極端,也無可厚非。

前提是,所做之物要配得上「藝術創作」。

如果說這個問題對商業片導演來說還是太複雜。

那麼,條姐只剩下最後一條建議。

怎麼讓女性英雄形象在屏幕上立住?

很簡單。

找個能打的對手來。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