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1996年臺海危機,若真打起來,真的可以收復臺灣嗎?

2021-03-19 22:08:28

很多人在討論臺海問題的時候總是會提到1996年的臺海危機。而在研究當年的臺海危機時就避免不了地去分析,如果當年打起來,我們是否能夠武統收復臺灣。

實際上在大陸收復臺灣的問題上,我國在明代天啟年間就有過先例,那時的「國姓爺」鄭成功收復臺灣,可謂是給予了後世子孫無窮的動力。

鄭成功

但問題在於當年的舢板推炮臺的打法早已經是歷史博物館的座上賓了,在現代軍事發展的高速度下,武統臺灣還需要做更現代化的戰略準備,以及付出更大的代價。

而單純去分析1996年的臺海危機能不能收復臺灣,反而不如去分析以當年的兩方面軍事力量和國際形勢下,我們到底要怎樣收復臺灣以及要付出多少代價。

臺灣

戰術上我軍怎樣才能收復臺灣

軍事作戰的準備階段通常是從繪製作戰地圖開始的。一份優秀的作戰戰術地圖可以非常明確地指導部隊進行合理的作戰規劃。

從地緣上考慮臺海作戰其實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一方面是軍事兵器上的選擇,另一方面則是軍事戰術上的選擇。而這兩方面最簡單的恐怕就是後者。

臺灣海峽

臺灣島是我國大陸之外面積最大的島嶼。它的位置在我國的東南部,是一個對稱軸與我國東南海岸線幾乎平行的棗核型島嶼。

臺海之間隔著一段狹窄的臺灣海峽,所以人們會稱大陸與臺灣是海峽兩岸。在海峽兩岸的中間存在著不少的小島,比如金門、馬祖、澎湖列島等。而越過這些小島群之後,就是臺灣島本土了。

從戰術部署上講,想要佔領檯灣島本土一共有主要的三種方式。

一、跳島作戰法,先期佔領臺灣海峽上的小島群,並選擇其中一個地理位置良好,並最為接近臺灣島的島群作為根據地,然後進行集團化的海岸登陸作戰。這種方式其實在二戰時期就已經出現過了,當時美國在和日本作戰時就使用過這種戰術,並且戰術效果非常明顯。

而這種戰術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缺點,那就是在跳島作戰的過程當中容易出現非常大的傷亡。並且跳島作戰所使用的船隻和登陸艇很容易被敵人攻擊。

二、就是繞過這些小島群直接運載陸軍到海岸,直接進攻臺灣島本土,這種戰術其實非常適合擁有強大陸軍的我國,但問題在於如果不通過臺灣海峽,在陸軍裝備的運輸上就會出現路線過長的問題。

這也是會造成非常大傷亡的因素之一,更何況臺灣島上的人民也是我們中國的同胞。真的通過陸軍直接進攻臺灣本土,很可能引起臺灣人民的巨大恐慌,不利於我軍作戰的快速推進和臺灣的戰後恢復。

三、利用強大的海空配合力量,利用導彈將臺灣島以及周邊島嶼上的防禦工事,以及重要的軍事設施進行摧毀,然後再用登陸艇在多個方向上進行島嶼登陸作戰。

這種戰術有一個致命缺點就是會提前讓臺灣方面得知進攻意圖,那麼恐怕面對我們部隊的會是一些重型陸上裝備,想要完成戰術打擊,我軍也需要搭載不少的陸軍軍事裝備。而且這種戰術雙方的傷亡其實也不小,而戰略資源的消耗也相對巨大。

於是通過上述三種戰術,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規律:想要收復臺灣島,必須擁有三種必要因素,第一是海上陸軍搭載能力;第二是海峽制海制空能力;第三則是陸軍登陸作戰能力。

這三種軍事能力是這場戰爭必不可少的要素。而具體地說在1996年臺海危機發生時,根據當時的海峽兩岸局勢和國際形勢,我們所能選擇的戰術只可能是第三種,因為它的效率最高,傷亡最小,安全係數最大。

臺海雙方當時的軍事實力

很多同志認為,1996年的臺海危機沒能收復臺灣,是因為美國航母的干預和兩個叛徒對我國戰略導彈裝備的出賣所導致的。但如果單從這兩個方面作為當時沒能收復臺灣的理由,顯得有些牽強。

因為在當時如果國家決定要打臺灣的話,一定想到了臺灣擁有美國的支持。美國即使當時已經來到臺灣海峽了,它真的能動手干預一個核大國內政的機率恐怕並不大。

即使它真的干預了,按照當時我國海軍潛艇編隊的部署,恐怕對方也絕不能全身而退。更何況「圍點打援戰術」一向是我軍的戰術優點,從這個方面上說,我國並不在乎戰術使用的地點是在海上還是在陸地上。

而兩個戰略導彈裝備的洩密,實際上只是給了美國反導彈系統一個參照罷了。對於我國戰略導彈的確有影響,但不代表臺灣真的有能力全部攔截我們所發射的導彈。更何況對於戰術兵器的使用,我軍的優良傳統更是能將弱勢兵器轉化為優勢兵器。

所以我們要討論1996年臺海危機時,其實完全可以拋開這兩個因素去談。而且從登陸作戰的戰術上的研究,其實我國起步還是非常早的。

電視劇《亮劍》當中李雲龍在軍事學院裡研究的一大課題就是海島登陸作戰。雖說電視劇是虛構的,但通過這個情節就可以看出,早在上世紀50年代,我軍就已經開始研究海島登陸作戰,並且為收復臺灣做準備了。

而就兩軍的軍事裝備上講,當年的我軍除了少數軍事裝備能夠達到80年代水平以外,很多部隊列裝的都是70年代左右的軍事裝備。

而反觀臺灣方面的軍事裝備則是一水的美國製造。所以在裝備上來說,與其說比較的是臺海雙方,不如說比較的是中美雙方。而當時美國資助臺灣的軍事武器,有不少雖是美軍淘汰產品。但作為軍事裝備不良的我軍,打起來也不一定能佔便宜。

中國海軍在90年代之前,一共接收了6個級別的多艘驅逐艦,並且多數艦艇上配備了自主研製的「鷹擊—83」式反艦巡航導彈。

早期服役的艦艇裝備了HHQ—7短程導彈防空系統。在潛艇上為了配合中國戰略導彈試驗,中國自行設計建造了051型導彈驅逐艦、053型導彈護衛艦等中型水面艦艇。

雖然還有一艘核潛艇,核潛艇服役之後又進行了潛地導彈發射試驗,但畢竟在臺海之間作戰不能用核武器吧。所以我國在常規艦艇方面總噸位超過了25萬噸,但在數量、質量、甚至是噸位上我們依舊不能和臺灣海軍相比,所以在海上打擊力量上,我軍想要完全控制住臺灣海峽恐怕不太夠。

而在空軍裝備上,我軍的軍事裝備就更不樂觀了。在戰鬥機方面,我軍當時的裝備水平是要超過臺灣的。而且當時臺灣採購的F16戰鬥機還沒到貨,在戰鬥機的型號上只有IDF和F104戰鬥機,而我軍則擁有蘇27和殲八。

但是在戰機數量上想要完全掌握整個臺灣海峽附近的所有制空權卻不是一件容易事。

而通過前面我們的分析,海空力量只是收復臺灣作戰的一個部分而已,最重要的還是登陸作戰的陸上軍事裝備。我軍當年的63式兩棲坦克和79式坦克其實並不足以攻克臺灣方面的「勇虎」式主戰坦克。

而且在對岸,還有一種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對我軍陸上坦克虎視眈眈,完全可以給對方的地面部隊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所以如果單從兩軍裝備比較,想要收復臺灣恐怕是需要進行一場苦戰的。

不是能不能收復臺灣,而是收不收臺灣

雖然在當時的我軍在裝備上有些落後,但以我軍陸軍和海空軍作戰水平上講,收復臺灣是肯定沒有問題的。但真實的情況是,臺灣不是打下來扔在那裡不管就可以的。

臺灣畢竟還是我國領土,雖然美國的兩個航母編隊只是來海峽附近湊湊熱鬧,但他們想要干涉臺海危機的心是真的。所以即使當時打下了臺灣,美國干涉臺海事宜的手段也會層出不窮,而且後期對於臺灣地區的利用和建設也會成為國家的負擔。

所以說,收復臺灣並不是打一場仗就可以解決的。簡單的「收復」一詞的背後,意味著一系列麻煩事兒。比如打下臺灣之後,我國在改革開放時期,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經濟基礎恐怕就要有所動搖了。畢竟戰後安撫工作要錢,統一之後的地方運營要錢,戰爭耗損的補充要錢,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可應付不來。

另外一方面的問題出在國家發展上,我國當時還沒有加入國際世界貿易組織(WTO),也就是說,我們國家的整體經濟還沒有跟上世界大國的步伐。

這樣的情況下,雖然將臺灣拿下了,但損失了未來幾十年的發展機遇。而且和平發展戰略、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定點扶貧等重要國家舉措則會因為一場戰爭推遲許多年。我們所付出的代價要比收復一個臺灣島大很多。

總結

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下,我軍只是在海峽範圍內舉行了三軍演習。目的是以此來恫嚇前來湊熱鬧的美軍,還有震懾臺灣方面「獨立」勢力的囂張氣焰。用句老百姓都懂的話就是:我們有實力打你,請你們各個方面都自重。

而後來從多方面的事實證明,當年沒有進一步收復臺灣其實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一方面在國際言論上我們站住了腳,進入了WTO世貿組織,使國內經濟快速發展了起來。另外一方面臺灣在之後的島內政權爭奪中其實也有所內耗,軍事裝備和經濟實力大打折扣。

此消彼長之間,讓如今的臺海局勢更加向我方靠攏了。

而我國如今再次面對美國海軍的威脅,則不用再忍氣吞聲了。不僅能夠以武力嚇退敵人,更能以比當年小得多的損失來收復日漸衰落的臺灣。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1996年的忍耐換取的是絕對值得的成果。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