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阿拉斯加對話結束,中美談得不怎麼樣,但也沒那麼糟丨直說快評

2021-03-20 17:15:12

一連三場的中美高層戰略對話正式結束。除了第一場的「開胃菜」看上去有點辛辣嗆口,雙方罕見地展開了言語上的公開交鋒,關起門來的「正餐」部分其實還好,無驚無喜。這是一次中美雙方事先都沒有預期的對話,那麼自然也談不上是一次失敗的對話。

當然,無論從表面還是實質上來看,這場對話顯然談得不怎麼樣。中美都說這是一次「坦率的會談」,在外交術語中,「坦率的會談」就是各說各話,會後雙方也沒有發表聯合聲明。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一開始試圖在大眾媒體前展示美國的優勢地位和主導權,以給本國民眾和所謂的國際盟友一個交代,上來就指責中國的制度與人權,還有香港、新疆、臺灣問題,這就是典型居高臨下、沒有分寸,被楊潔篪和王毅硬懟了回去。

從氣勢和理據上來看,在這一個回合,中方是佔了上風的,「老虎楊」(楊潔篪在美國外交場上的綽號)戳破了「紙老虎」。布林肯在攝像機前承認美國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沙利文甚至要擡出「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來給美國的「制度自信」找補,這也說明了他們內心其實沒有那麼自信了,走夜路給自己吹口哨而已。

拜登政府與特朗普政府的不同之處在於,拜登政府在明面上側重於意識形態,宣揚美式民主制度與人權,還要做好「世界老大」保護好一眾「小弟」。於是,在和日韓的「2+2」會談後,它要在自己的領土上擺出「約談」中方的架勢,但中方不吃這一套。美方的開場白所指向的都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問題,不容有絲毫退卻的主權問題。

說白了,這是中國要「玩命」的問題,所以楊潔篪和王毅才要直接在攝像機前向全世界觀眾闡明立場,也讓相關方直接看到中方在美方面前的態度。可是這些問題,是美國的核心利益嗎?值得美國「玩命」相搏嗎?至少美方目前沒有、也不敢有這樣的表態,色厲內荏罷了。這樣的會談誰在心理上佔據優勢,不言自明。

我們看會談結束後新華社發佈的權威通稿,絕大部分內容依然在闡述中方不可觸碰的紅線,那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和制度安全不容損害」、「臺灣問題涉及中國核心利益,沒有任何妥協退讓餘地」,在香港、新疆、西藏問題上,也不容美國抹黑和插手。打開天窗說亮話,這些問題沒得談。不像中美經貿問題還有得談,中國也願意談,這就是本次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中方的態度與2018年中美貿易談判時態度很不一樣的根本原因。

表面上,以上這些問題是本次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的重頭戲,也是媒體關注的焦點,那麼很顯然,在這些問題上雙方沒有什麼好結果,再吵一架而已。

但是,拜登政府再怎麼強調「意識形態」,它也需要一點實際的東西。本次會談中美雙方沒有談崩,也不是一丁點成果都沒有。新華社通稿以極短的篇幅寫道,「雙方都希望繼續這種高層戰略溝通」、「雙方均致力於加強在氣候變化領域對話合作,雙方將建立中美氣候變化聯合工作組」、「美方重申在臺灣問題上堅持一箇中國政策」,話雖然短,但不代表不重要。

我們對比一下中方與美方在會談結束後各自接受的簡短採訪,可以發現中方側重於分歧而不是合作,楊潔篪說「雙方在一些問題上仍存在重要分歧」,王毅說「美方不要低估中方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發展的決心,不要低估中國人民維護民族尊嚴和正當權益的意志。」

反觀布林肯的說法,則明顯「軟」了不少。他說,兩國政府在香港和網絡攻擊等問題上「從根本上存在分歧」,但在伊朗、朝鮮、阿富汗和氣候變化等問題上的利益存在交叉。其實在氣候變化、伊朗、朝鮮等問題上,說破了,美國是有求於中國的,布林肯的說法也是為了給中美雙方可能的合作埋下伏筆。

筆者以為,最大亮點就在開場白階段,這一場「加時」的開場白料將成為經典,中方的通稿也不諱言,雙方進行了「長時間的溝通「。它的意義在於中國當著世人的面對美國說不,中國開始平視美國。它或許有一些象徵意義,但我們不妨也以平常心觀之,這才是大國國民應有的自信。

作者:劉立平,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筆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