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軟體

R7 5800X+GTX1050的裝機搭配,給猶豫拋卡的小夥伴們提供一個參考

2021-04-13 03:57:45

這段時間顯示卡市場相信大家都知道什麼情況了,我也不用多說了。但是現在依然會有不少小夥伴們有裝機需求,縱觀目前顯示卡市場,好像也就剩下GTX1050以及GTX1050Ti還算是正常範圍的價格了(能下得了手那種),恰巧我朋友也要裝機,還看中了我的GTX1050,開出了我無法拒絕的價格,那我也趁著這次機會搞了一臺頂級神U+極品低階顯示卡的搭配,看看幾年前的GTX1050搭配現在的新CPU會有什麼樣的效能體驗,供現在想要拋卡或者換卡的小夥伴們提供一個大概的參考。

一、配置簡介

最近11代酷睿正式解禁,實際的遊戲能以及CPU效能都披露在大家勉強了,幾乎又是R5 5600X滅全家的節奏,最頂級的I9-11900K僅僅以非常微弱的優勢贏了R7 5800X,但是價格卻要貴上不少。因此CPU毫無疑問的目前遊戲效能數一數二的銳龍R7 5800X了,而且近段時間在某東R7 5800X竟然開始搞促銷降價了。

主機板方面我個人比較喜歡華碩的,軟體以及硬體的綜合體驗是最好的,具體型號為TUF GAMING B550M PLUS(WIFI)。

8+2相的供電規模帶動R7 5800X是足夠的,甚至開啟PBO也是完全沒問題,畢竟功耗也才150W左右,可不是隔壁那種6核都200W的核彈。

這代的TUF介面數量方面也有大幅提升,不論是質量以及數量都要比上一代的TUF好上不少。

機箱方面朋友要求儘可能的小,而且需要鋁合金外殼,所以我幫他配了個喬思伯V9。

喬思伯V9外殼為鋁合金一體彎折成形,喬思伯的祖傳技能了。

全機身為拉絲鋁合金。

不過需要吐槽的是這個I/O介面的位置,為什麼要設計在機箱的右側,是為了保證機箱前臉的完整性?這個介面使用的時候可不方便啊。

尾巴是標準的MATX高度,4槽PCIE。

機箱的頂蓋為卡扣式設計,往後一推即可輕鬆開啟。

機箱頂部有兩個12釐米的風扇位。

電源僅支援SFX電源,不過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的廠家加入了SFX陣營,SFX電源產品數量也逐漸多了起來,價格也有明顯的下降,因此選擇SFX倒不會增加多少成本。

喬思伯V9內部沒有什麼其他的設計,簡潔的一個內倉。

底部有全覆蓋的防塵網,可以安裝兩把12釐米風扇或者一個SSD/HDD。

記憶體方面我選了兩條十銓 DELTA DDR4 3600 8G*2,這段時間記憶體好像價格都出現了上漲,不過也還算理性的範圍。

散熱器方面由於機箱限制,只能選擇一些小型塔式散熱器,比如喬思伯CR-1400,這款散熱器高度僅為126mm。

這款散熱器還自帶ARGB燈扇以及頂蓋。

得益於R7 5800X的功耗以及發熱並不高,因此選擇這個小型塔式散熱器也是足夠鎮壓的。

電源方面選擇了先馬最新出的金鑽650W金牌SFX電源,這款電源價格方面可以跟650W的ATX電源基本持平了,價效比還是很高的。功率選擇650W是為了保證以後顯示卡升級所需的功耗。

先馬金鑽650M電源,屬於標準SFX規格產品,額定功率650W,為全模組線材設計,通過了80Plus金牌認證。標準SFX電源的最大優勢是體積小巧,100x125x62mm的尺寸單手即可掌握,在如此小的空間上做大功率電源對於電源廠商的技術實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先馬金鑽650M電源額定功率為650W,基於主動式PFC+半橋LLC諧振拓撲+同步整流+DC to DC結構打造,單路+12V輸出設計,其中+12V最高電流為52A,相當於額定輸出624W;+5V與+3.3V均為額定20A輸出,聯合輸出功率為額定110W;+5V待機輸出電流最高3A,-12V則為額定0.3A輸出。從輸出參數來看,先馬金鑽650M完全可以滿足絕大部分平臺特別是迷你小鋼炮平臺的使用需求。

風扇方面選了喬思伯的FR-701系列風扇,機箱頂部選了正葉版本,底部選了反葉版本,保證底部的燈效也能完整觀賞的同時還可以給顯示卡送風散熱。

顯示卡自然是我這張老舊的技嘉GTX1050亮機卡了,主要是我朋友他給的實在是太多了,而且現在你去買GTX1650也不實際,現在那價格在正常時候都可以買GTX1660系列了。至於GTX1050Ti,都這個價了幹嘛還要加無謂的錢呢?是吧。配件到這裡也說得差不多了,下面就簡單來看看裝機吧。

二、裝機環節

喬思伯V9這個箱子由於沒有背倉設計,因此喬思伯也沿用了自家拿手的增高支柱方案,把主機板底部空間增高來容納線材。

電源直接安裝到頂部。

接下來就安裝頂部的風扇,這樣子風扇的線材也可以通過主機板背部的空間走下來而不用繞路。

然後先把電源的線材稍微擺放一下位置,特別是CPU的電源線以及一些前面板I/O線材。

接下來就裝上主機板順便把底部的線材蓋住,這樣子就可以省去理線的煩惱了。

最後把顯示卡以及底部風扇安裝一下即可。

一些多餘的線材直接塞到電源底部的空間即可。

蓋上玻璃,完成。下面先來做個溫度測試看看這款箱子的散熱表現。

三、測試環節

這裡要先說一下,由於AMD的自動PBO電壓會加得非常高,預設會去到1.32V左右,對於這類小機箱的散熱很不友好,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我用了自動PBO,沒烤機一段時間直接降頻到4.3Ghz了,電壓也已經觸發規則下降到了1.264V。

後面我隨即調整了PBO的設定,採用了降壓運行的方式,所以就出現了在電壓更低的情況下能夠跑出更高的頻率以及更低的溫度,不過由於AMD核心積熱的問題,儘管兩者的溫度顯示一樣,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在調整後長時間烤機頻率已經能夠維持在4.6Ghz左右;顯示卡方面溫度最高來到了69°C,算是正常的表現,畢竟顯示卡上也只是一塊鋁坨坨的散熱器。因此大家在使用AMD最新的5000系列CPU時候,想要更低的運行溫度或者更高的頻率,一定要手動設定PBO的參數,要是大家有需要的話可以在評論區告訴我,我可以考慮出一期如何調節的文章。下面來看看遊戲,大家一定非常期待吧,這種高U低顯的極端配置遊戲表現到底如何,能不能滿足你們心裡中的要求?所有遊戲都是在1080P下測出來的資料。

先來看看熱門網遊LOL,LOL的畫質我直接拉到了極高。在基地出生時候FPS達到了359幀,看樣子得益於R7 5800X在網遊方面的效能,即使是搭配GTX1050這種顯示卡也沒什麼很大的問題。

線上戰鬥的時候也有256幀,看樣子用GTX1050來應付LOL還是沒什麼大問題的,顯示卡以及CPU都不會產生瓶頸。

CS:GO方面的話也沒什麼大問題,畫質設定為高,平均幀率為123FPS,流暢玩,隨便玩。

坦克世界在極高畫質下跑分為9140,整個跑分過程極為流暢。

單機方面先來跑一個古墓麗影:暗影,畫質設定我設為預設的低,跑完遊戲自帶的benchmark後得出的平均幀率為36FPS,玩的話肯定可以玩,剛好超過30FPS,不過遊戲體驗嘛,你都懂得啦。這下是GTX1050完全成為了效能瓶頸。

在極限競速4:地平線遊戲中,遊戲一開啟後自動建議我設定畫質為中,那我也應用一下看看,結果跑完後我發現竟然玩起來還挺流暢,平均幀數達到了63FPS,這個幀數是完全在可玩範圍之內的,遊戲畫質也完全可以接受,不愧是微軟自家遊戲,這優化簡直無敵了。

在刺客信條奧德賽遊戲中,我同樣把畫質全部設為低,跑出來的平均幀數為29幀,這個幀數你說要玩,那還是可以,畢竟還未到幻燈片的級別,但是我個人就不推薦這樣幹了,不好玩的。

在遊戲<控制>中,畫質設定為低,遊戲幀數在30FPS出頭,也是僅僅可玩的程度,流暢是談不上。

最後來一個當年的顯示卡危機—孤島危機3,這個遊戲在當年我還是用GTS450玩的,那時候最低畫質剛好可以穩定30FPS,我也是用這個幀數玩通關的,而現在用GTX1050設定中畫質後,遊戲幀數平均分佈在40-60FPS之間,可玩性非常高,孤島危機3的畫質放到現在依然是屬於頂級之流。

四、總結

總的來說,現在的新CPU搭配GTX1050這種顯示卡,用來應付網遊應該是問題不大的,絕大部分網遊都可以通吃,畢竟很多網遊其實對於CPU單核效能要求更高,對於顯示卡反而不會有太高的要求,所以網遊專業戶的可以乘著現在的機會趕緊拋卡,現在是肯定穩賺的;對於單機遊戲的話,情況就顯得有點點複雜,遊戲優化好的,甚至可以達到60FPS的「流暢」幀數,不過大部分遊戲還是跑出了30FPS左右的「可玩」幀數,至於幻燈片級別的我暫時沒遇到,所以單機的話最近一兩年的新單機大家可以不用抱太大的希望,老舊一點的單機或許還有點希望,因此要是單機專業戶的話還是留著手上的卡繼續快樂比較好,不要想太多了。下面放點亮機圖吧。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