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軟體

mysql間隙鎖加鎖11個規則(案例分析)

2023-03-29 06:02:52

mysql 間隙鎖加鎖11個規則

間隙鎖是在可重複讀隔離級別下才會生效的: next-key lock 實際上是由間隙鎖加行鎖實現的,如果切換到讀提交隔離級別 (read-committed) 的話,就好理解了,過程中去掉間隙鎖的部分,也就是隻剩下行鎖的部分。而在讀提交隔離級別下間隙鎖就沒有了,為了解決可能出現的資料和紀錄檔不一致問題,需要把binlog 格式設定為 row 。也就是說,許多公司的設定為:讀提交隔離級別加 binlog_format=row。業務不需要可重複讀的保證,這樣考慮到讀提交下運算元據的鎖範圍更小(沒有間隙鎖),這個選擇是合理
的。

next-key lock的加鎖規則

  總結的加鎖規則裡面,包含了兩個 “ “ 原則 ” ” 、兩個 “ “ 優化 ” ” 和一個 “bug” 。
  原則 1 :加鎖的基本單位是 next-key lock 。 next-key lock 是前開後閉區間。
  原則 2 :查詢過程中存取到的物件才會加鎖。任何輔助索引上的鎖,或者非索引列上的鎖,最終都要回溯到主鍵上,在主鍵上也要加一把鎖。
  優化 1 :索引上的等值查詢,給唯一索引加鎖的時候, next-key lock 退化為行鎖。也就是說如果InnoDB掃描的是一個主鍵、或是一個唯一索引的話,那InnoDB只會採用行鎖方式來加鎖
  優化 2 :索引上(不一定是唯一索引)的等值查詢,向右遍歷時且最後一個值不滿足等值條件的時候, next-keylock 退化為間隙鎖。
  一個 bug :唯一索引上的範圍查詢會存取到不滿足條件的第一個值為止。

案例分析

我們以表test作為例子,建表語句和初始化語句如下:其中id為主鍵索引

CREATE TABLE `test` (
id` int(11) NOT NULL,
col1` int(11) DEFAULT NULL,
col2` int(11)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KEY `c` (`col1`)
) ENGINE=InnoDB;
insert into test values(0,0,0),(5,5,5),
(10,10,10),(15,15,15),(20,20,20),(25,25,25);

案例一:唯一索引等值查詢間隙鎖

由於表 test 中沒有 id=7 的記錄

根據原則 1 ,加鎖單位是 next-key lock , session A 加鎖範圍就是 (5,10] ;

同時根據優化 2 ,這是一個等值查詢 (id=7) ,而 id=10 不滿足查詢條件, next-key lock 退化成間隙鎖,因此最終加鎖的範圍是 (5,10)

案例二:非唯一索引等值查詢鎖

這裡 session A 要給索引 col1 上 col1=5 的這一行加上讀鎖.

   根據原則 1 ,加鎖單位是 next-key lock ,左開右閉,5是閉上的,因此會給 (0,5]加上 next-key lock

  要注意 c 是普通索引,因此僅存取 c=5 這一條記錄是不能馬上停下來的(可能有col1=5的其他記錄),

需要向右遍歷,查到c=10 才放棄。根據原則 2 ,存取到的都要加鎖,因此要給 (5,10] 加next-key lock 。

    但是同時這個符合優化 2 :等值判斷,向右遍歷,最後一個值不滿足 col1=5 這個等值條件,因此退化成間隙鎖 (5,10) 。

    根據原則 2 , 只有存取到的物件才會加鎖,這個查詢使用覆蓋索引,並不需要存取主鍵索引,

  所以主鍵索引上沒有加任何鎖,這就是為什麼 session B 的 update 語句可以執行完成。

    但 session C 要插入一個 (7,7,7) 的記錄,就會被 session A 的間隙鎖 (5,10) 鎖住 這個例子說明,鎖是加在索引上的。

    執行 for update 時,系統會認為你接下來要更新資料,因此會順便給主鍵索引上滿足條件的行加上行鎖。

    如果你要用 lock in share mode來給行加讀鎖避免資料被更新的話,就必須得繞過覆蓋索引的優化,因為覆蓋索引不會存取主鍵索引,不會給主鍵索引上加鎖

案例三:主鍵索引範圍查詢鎖

  開始執行的時候,要找到第一個 id=10 的行,因此本該是 next-key lock(5,10] 。 根據優化 1 ,主鍵
id 上的等值條件,退化成行鎖,只加了 id=10 這一行的行鎖。
  它是範圍查詢, 範圍查詢就往後繼續找,找到 id=15 這一行停下來,不滿足條件,因此需要加
next-key lock(10,15] 。
  session A 這時候鎖的範圍就是主鍵索引上,行鎖 id=10 和 next-key lock(10,15] 。首次 session A 定位查詢
id=10 的行的時候,是當做等值查詢來判斷的,而向右掃描到 id=15 的時候,用的是範圍查詢判斷。

案例四:非唯一索引範圍查詢鎖

  在第一次用 col1=10 定位記錄的時候,索引 c 上加了 (5,10] 這個 next-key lock 後,由於索引 col1 是非唯
一索引,沒有優化規則,也就是 說不會蛻變為行鎖,因此最終 sesion A 加的鎖是,索引 c 上的 (5,10] 和
(10,15] 這兩個 next-keylock 。
  這裡需要掃描到 col1=15 才停止掃描,是合理的,因為 InnoDB 要掃到 col1=15 ,才知道不需要繼續往後
找了。

案例五:唯一索引範圍查詢鎖 bug

  session A 是一個範圍查詢,按照原則 1 的話,應該是索引 id 上只加 (10,15] 這個 next-key lock ,並且因
為 id 是唯一鍵,所以迴圈判斷到 id=15 這一行就應該停止了。
  但是實現上, InnoDB 會往前掃描到第一個不滿足條件的行為止,也就是 id=20 。而且由於這是個範圍掃
描,因此索引 id 上的 (15,20] 這個 next-key lock 也會被鎖上。照理說,這裡鎖住 id=20 這一行的行為,其
實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掃描到 id=15 ,就可以確定不用往後再找了。

案例六:非唯一索引上存在 " " 等值 " " 的例子

這裡,我給表 t 插入一條新記錄:insert into t values(30,10,30);也就是說,現在表裡面有兩個c=10的行
但是它們的主鍵值 id 是不同的(分別是 10 和 30 ),因此這兩個c=10 的記錄之間,也是有間隙的。

  這次我們用 delete 語句來驗證。注意, delete 語句加鎖的邏輯,其實跟 select ... for update 是類似的,
也就是我在文章開始總結的兩個 “ 原則 ” 、兩個 “ 優化 ” 和一個 “bug” 。
  這時, session A 在遍歷的時候,先存取第一個 col1=10 的記錄。同樣地,根據原則 1 ,這裡加的是
(col1=5,id=5) 到 (col1=10,id=10) 這個 next-key lock 。
  由於c是普通索引,所以繼續向右查詢,直到碰到 (col1=15,id=15) 這一行迴圈才結束。根據優化 2 ,這是
一個等值查詢,向右查詢到了不滿足條件的行,所以會退化成 (col1=10,id=10) 到 (col1=15,id=15) 的間隙
鎖。

  這個 delete 語句在索引 c 上的加鎖範圍,就是上面圖中藍色區域覆蓋的部分。這個藍色區域左右兩邊都
是虛線,表示開區間,即 (col1=5,id=5) 和 (col1=15,id=15) 這兩行上都沒有鎖

案例七: limit 語句加鎖

  session A 的 delete 語句加了 limit 2 。你知道表 t 裡 c=10 的記錄其實只有兩條,因此加不加 limit 2 ,刪
除的效果都是一樣的。但是加鎖效果卻不一樣
  這是因為,案例七裡的 delete 語句明確加了 limit 2 的限制,因此在遍歷到 (col1=10, id=30) 這一行之後,
滿足條件的語句已經有兩條,迴圈就結束了。因此,索引 col1 上的加鎖範圍就變成了從( col1=5,id=5)
到( col1=10,id=30) 這個前開後閉區間,如下圖所示:

  這個例子對我們實踐的指導意義就是, 在刪除資料的時候儘量加 limit 。
  這樣不僅可以控制刪除資料的條數,讓操作更安全,還可以減小加鎖的範圍。

案例八:一個死鎖的例子

  session A 啟動事務後執行查詢語句加 lock in share mode ,在索引 col1 上加了 next-keylock(5,10] 和
間隙鎖 (10,15) (索引向右遍歷退化為間隙鎖);
  session B 的 update 語句也要在索引 c 上加 next-key lock(5,10] ,進入鎖等待; 實際上分成了兩步,
先是加 (5,10) 的間隙鎖,加鎖成功;然後加 col1=10 的行鎖,因為sessionA上已經給這行加上了讀
鎖,此時申請死鎖時會被阻塞
  然後 session A 要再插入 (8,8,8) 這一行,被 session B 的間隙鎖鎖住。由於出現了死鎖, InnoDB 讓
session B 回滾

案例九:order by索引排序的間隙鎖1

如下面一條語句
下圖為這個表的索引id的示意圖。
begin;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id>9 and id<12 order by id desc for update;

  首先這個查詢語句的語意是 order by id desc ,要拿到滿足條件的所有行,優化器必須先找到 “ 第
一個 id<12 的值 ” 。
  這個過程是通過索引樹的搜尋過程得到的,在引擎內部,其實是要找到 id=12 的這個值,只是最終
沒找到,但找到了 (10,15) 這個間隙。( id=15 不滿足條件,所以 next-key lock 退化為了間隙鎖 (10,
15) 。)
  然後向左遍歷,在遍歷過程中,就不是等值查詢了,會掃描到 id=5 這一行,又因為區間是左開右
閉的,所以會加一個next-key lock (0,5] 。 也就是說,在執行過程中,通過樹搜尋的方式定位記錄
的時候,用的是 “ 等值查詢 ” 的方法。

案例十:order by索引排序的間隙鎖2

  由於是 order by col1 desc ,第一個要定位的是索引 col1 上 “ 最右邊的 ”col1=20 的行。這是一個非唯一索引的等值查詢:

  左開右閉區間,首先加上 next-key lock (15,20] 。 向右遍歷,col1=25不滿足條件,退化為間隙鎖 所以會加上間隙鎖(20,25) 和 next-key lock (15,20] 。

  在索引 col1 上向左遍歷,要掃描到 col1=10 才停下來。同時又因為左開右閉區間,所以 next-keylock 會加到 (5,10],

這正是阻塞session B 的 insert 語句的原因。在掃描過程中, col1=20 、 col1=15 、 col1=10 這三行都存在值,由於是 select * ,所以會在主鍵

id 上加三個行鎖。 因此, session A 的 select 語句鎖的範圍就是:
    索引 col1 上 (5, 25) ;
    主鍵索引上 id=15 、 20 兩個行鎖。

案例十一:update修改資料的例子-先插入後刪除

  注意:根據 col1>5 查到的第一個記錄是 col1=10 ,因此不會加 (0,5] 這個 next-key lock 。
session A 的加鎖範圍是索引 col1 上的 (5,10] 、 (10,15] 、 (15,20] 、 (20,25] 和(25,supremum] 。
之後 session B 的第一個 update 語句,要把 col1=5 改成 col1=1 ,你可以理解為兩步:
    插入 (col1=1, id=5) 這個記錄;
    刪除 (col1=5, id=5) 這個記錄。
  通過這個操作, session A 的加鎖範圍變成了圖 7 所示的樣子:

  好,接下來 session B 要執行 update t set col1 = 5 where col1 = 1 這個語句了,一樣地可以拆成兩步:
    插入 (col1=5, id=5) 這個記錄;
    刪除 (col1=1, id=5) 這個記錄。 第一步試圖在已經加了間隙鎖的 (1,10) 中插入資料,所以就被堵住
  了。

到此這篇關於mysql間隙鎖加鎖11個規則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mysql間隙鎖加鎖內容請搜尋it145.com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後多多支援it145.com!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