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卡梅隆相信那些沒人信的老玩意兒

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

【輕度劇透】

《艾莉塔:戰鬥天使》講述了少女艾莉塔追尋「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將到哪裡去?」三個問題答案的故事。

看完艾莉塔之後,彷彿聽見卡神在說:當我人到暮年時,我仍然願意像新生時一樣,相信那些眾人已經不相信的事情,而他們為了攀爬到高處所付出的努力,我並不在乎。

在艾莉塔的世界裡,高級人生活在天空城撒冷,他們近乎是神一般的存在,為他們提供服務的茫茫大眾生活在鋼鐵城,他們生活在高級人為他們制定的規則中,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目的:成為「神」的一份子,他們互相殘殺,從不團結,冷漠的對待失敗者的被淘汰,忍受著成為神之前所受到的種種不公和泥淖生活。

而艾莉塔,一個失去記憶猶如新生的半機械人,她沒有受過什麼高尚的道德教育,她沒有時間去獲得生活中的經驗,她只是憑藉著自己靈魂中的本能和純粹,讓周圍的人們意識到自己的卑劣和骯髒,她無知無覺的成為了一個拯救者,黑夜中的螢火蟲總是那麼亮眼。

「世俗的成功遠遠比不上靈魂的昇華來得有價值」——不得不說,這是一個老套到不行的故事內核。讓人從電影回到現實之後很容易產生懷疑。追求成為人上人又有什麼不對呢?這怕不是岸上之人對溺水之人的說教吧!

踩著他人的屍體持續向上,卻發現追求的成功不過是一場騙局:你永遠是個凡人。並不能成為神。為了這個虛假的目標,甚至讓你丟失了原本早已擁有卻長期視而不見的寶物。

這件東西可以是良知、親情、愛情、是基督教的七美德,是佛教的真善美。

故事中的大反派諾瓦,是撒冷對鋼鐵城的監視者和管理者,是神一樣的存在,劇情中他的一句話讓人倒吸涼氣:永生帶來的好處就是,你可以從他人的死亡中獲取快感。

想想馬克思老大爺對人的定義:人,是他所有社會關係的總和。而諾瓦的興趣就是毀掉一切與他有過連接的其他個體,從中獲得快樂,這一切已經說明成為神一樣的高級人意味著失去人性。但是可悲的是即使失去人性並不能成為神,因為原本的神不允許你加入他們。

天使,是個宗教符號,是基督教社會背景下,拯救人們脫離世俗的苦海,所設計出來的純粹至善的符號。艾莉塔的故事無疑是帶有濃重的基督教價值的痕跡。

而艾莉塔改編自九十年代初期的日漫《銃夢》,因此也能從中看出普遍存在於日本戰後一代作家、漫畫家、藝術家身上的關於維護和平、警惕權威、人性至上的思考。

雖然具有一個深邃的內核,但是《艾莉塔》依然是一部以賣座為出發點進行集體創作的商業科幻片,這意味著不可避免的掩蓋濃厚的哲學思辨,強化對於觀眾的感官刺激。讓對於故事內核不屑一顧或者感受力較弱的觀眾也能獲得觀影快感。

如果撇開嚴肅的挖掘,你會發現《艾莉塔》有日漫改編的故事背景,艾莉塔是一個鐵拳無敵詠春少女,前半段是美式父女情感拉扯,後半部分是為了愛情,付出一切。

一魚兩吃,各取所需。

題外話:

正巧《流浪地球》和《艾莉塔》作為科幻片一前一後上映,可以產生一些對比。

對比《艾莉塔》和《流浪地球》就會發現,特效的運用水平,完全不是一個級別,《艾莉塔》的特效鏡頭在推動情節方面有著更顯著的作用,而《流浪地球》的特效鏡頭顯然更多的運用在為宏達敘事提供背景上。不是否定小破球,只是明顯能看到差距。

在維護傳統價值上,好萊塢顯然比我們更自信。商業性和思想性的融合顯然也是做得更好。《流浪地球》雖然有思想性但是融合得卻比較生硬,而近年來其他的國產電影,更多的就是向商業妥協。甚至推廣娛樂圈的潛規則代替傳統道德標準。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