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如果有可能,希望日本導演能重新啟動《銃夢》(歡迎漫畫粉討論)

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

(一)卡梅隆的精明與失算

雖然卡梅隆在接受採訪說:這部電影不是迎合漫畫粉的。

但作為新晉漫畫粉,受原著故事影響比較深,看的時候還是覺得很遺憾。

這兩天我一直在關注大家對電影的評價,

對比國內和國外觀眾的反響,大部分人覺得特效很讚,但劇情很老套。

看到這樣的評論,我就放心了,果然跟我的感覺是一樣的。

《艾莉塔:戰鬥天使》的故事講述太過套路甚至俗套,

很多觀眾並不買賬,而且宣發一直在強調特效、技術,

但如果沒有講好故事,這些形式感所附加的意義就消減了很多。

女主的眼睛做得再漂亮,感覺還是跟《指環王》裡的咕嚕很像,

果然電影在北美票房表現很一般,現在已經上映8天了,

才拿到4800萬票房,跟《毒液》首周末三天拿下8000萬票房相比,弱了很多。

據說中國日本兩市場至少要合力貢獻2億美元,才可能保本,目前看來比較懸。

一向能製造爆款電影的卡神為什麼這次不靈了呢?

我覺得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卡梅隆太過「精明」了。

從一開始宣布不會刻意迎合漫畫粉絲,就預示著卡梅隆已然拋棄了原著中很多比較「深邃」、「暴力」、「黑暗」多維元素。

他要將這個《銃夢》做成適合大眾的、喜聞樂見的、所有人都能看懂的、老少咸宜的作品,能吸引更多的觀眾買單。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非常好萊塢的套路片。

一個神作就變成了一個炫技的常規爆米花電影,很遺憾。

這次故事沒講好,問題出在哪裡兒呢?

(二)故事的分裂和人物的崩壞

故事沒講好,我們第一個會想到:原著太差?

這個鍋原著不背,因為原著是被譽為可以跟《攻殼機動隊》媲美的神作,

它的神不只是天馬行空的世界觀、比較超前的科幻構思(91年的創意),

還有經典的人物和人物給我們帶來的共鳴感。

先回顧一下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中的人物改編:

艾莉塔

艾莉塔:能打、喜歡耍酷(具體參見酒吧那一段)、很有主見(第二個身體是自己找的)、很開放。

一個典型的歐美叛逆期女孩。

依德

依德:典型的遭遇中年危機爸爸形象,把對女兒的感情寄託在了艾莉塔的身上,慈父。除此之外,並無其他鮮明的性格特質。

雨果

雨果:溫柔大男孩,有小聰明,有夢想,走過彎路,然後就沒了…… 很多人覺得這個男友就是個累贅。

格魯依什卡

格魯依什卡:無腦反派,傀儡。

這四個重要的角色塑造成紙片一樣沒有特色,這也是很多人吐槽的地方。

漫畫中這四個人物是怎麼塑造的呢?

其實這個漫畫好看的另一個原因是:在這些角色的身上,我們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艾莉塔(加里)—— 尋找自我的迷茫者。

艾莉塔跟很多人很像,她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能做什麼,自己是怎樣的人,所以她一直在尋找,在探索,為了尋找自我,她會竭盡全力,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後悔,這正是這個角色帶給我們的共鳴感和魅力。

加里

依德—— 現實妥協者。

從扎雷姆被流放到廢鐵鎮,他開始得過且過,在被現實給了致命一擊之後,依德從來沒有想到去反抗,去揭穿扎雷姆的陰謀,但他內心充滿著憤懣,於是喜歡在黑衣化身成賞金獵人,感受殺戮帶給他的快感,這樣他才真正地覺得自己還活著。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加里。

依德

一開始,依德只是把加里當作一個作品,後來隨著加里自我意識的甦醒,依德才準備讓加里過自己的人生,在漫畫裡有一個很有趣的場景,依德咆哮著,把做給加里的漂亮裙子、帽子、各種女性裝飾全都扔進了河裡,先是咆哮著,後來哈哈大笑,就突然想通了,加里不是個洋娃娃,她骨子裡可能就是個戰士,隨她去吧,只要她開心就好。這裡顯得依德非常可愛、有趣。而加里也是依德的一劑良藥,讓他開始面對自己的過去,體內的反抗因子也開始沸騰起來,那一刻,他才覺得自己是真正活著的人。

在漫畫中,加里和依德的關係比較有意思,有「救命與報恩的關係」、「也有父女情」、「也有點情侶的感覺」,這種感覺特別像《這個殺手不太冷》中萊昂和瑪蒂爾德的關係

而依德身上也有萊昂那種冷酷、有能力、憨厚、可愛的一面,之後生死球的故事裡,依德還跟加里裝作不認識,互相慪氣,顯得特別小孩子氣。

加里教會了依德執著追求自我和夢想,依德教會了加里如何看清這個世界,如何保護自己,這兩個人物之間的關係和情感由此顯得很動人。

所以,漫畫中依德這樣的設定不知道要比電影中依德的設定高明不知道多少倍。

雨果(尤格) —— 能力配不上野心的瘋狂追夢者。

一心想飛到扎雷姆,想麻雀變鳳凰,這個人物像極了我們身邊一心想擠入上流社會的平民,傾盡全力,付出所有,最後落下個身敗名裂的下場,非常可悲。

漫畫中的雨果偷別人的脊椎販賣,就是為了湊夠錢去扎雷姆,後來卻發現自己被騙了,然後義無反顧爬上管道,被防禦系統絞成了碎片。這個人物走向跟電影趨同。

但是!

電影刪除掉了太多細節,導致雨果的動機站不住腳,他的動機為何這麼強烈,跟他的前史有很大的關係。

因為他還背負著哥哥的夢想,哥哥一心想帶著全家去到美好的扎雷姆,於是做了一個熱氣球,嫂子因為嫉妒哥哥熱愛夢想多過自己,舉報了哥哥,害哥哥被殺,雨果因此離家出走,過上了偷搶拐騙的日子。

有一天他在器官交易黑市上看到了哥哥的手,於是將自己的右手剁下,撞上了哥哥的手,故意讓疤痕留下來,就是為了永遠記住哥哥和他的夢想,現在也是他的夢想,他也想離開這個垃圾堆城市,所以他想去扎雷姆的願望才如此強烈。

最後他得知他怎麼努力也不會去到扎雷姆時,他整個人都崩潰了,之前攢的錢也全都拋散向人群,發瘋似地往管道上爬,想再離自己的夢想更進一步。

雨果到最後一刻還在堅持,就是為了看一眼他這一生在追求的扎雷姆到底長什麼樣子。

最終,他還是沒能看到,只能跟加里做最後的告別。

所以說這段前史太重要了,如果去掉,雨果這個人物不豐滿,雨果的動機似乎有點站不住腳,所以電影對雨果這個人物的改編也是很失敗的。

格魯依什卡 —— 缺少關愛的最底層者。

這個角色特別像底層不被關注的弱勢群體,慢慢地心理開始扭曲變態,然後伺機報復社會,比如在公交車上自焚,比如在學校門口砍無辜的學生,他們想藉此引起別人的重視和關注。

寄生蛆蟲格魯依什卡作為《銃夢》的第一個大反派,塑造得也比較生動,他出生的地方比廢鐵鎮還要垃圾,在廢鐵鎮的地下。像垃圾一樣被丟棄了,子無水溝裡自生自滅。

身體一下子腐爛了,為了生存,他被改造成了蛆蟲,只要腦袋還在,就可以寄生在任何人的身上,奪取別人的身體和武器。因為中毒原因,他必須吃人的腦子才能抑制,所以他到處找腦子吃。

加里第一次正面跟他戰鬥,並且戳瞎了他的一隻眼,他聽說加里到處找他,要殺死他,他很開心,他愛上了加里,他覺得自己一次這麼被人惦記著,關注著,就算死了也無所謂。

格魯依什卡原話:沒有人回應我的期待,跟在下水溝裡快死的時候,沒有任何改變,就在這個時候,加里你出現了,憎恨我,打敗我,燒毀我的靈魂吧!

就在格魯依什卡死的那一刻,加里留下來了眼淚,這便是反派帶給她的成長,就像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一樣,她無法去分辨一些事,她覺得格魯依什卡可恨、可悲,在某些時刻竟然有些同情他。

(三)神作無法還原的根本:好萊塢與日本文化的隔閡

好萊塢翻拍日本漫畫作品撲街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2009年,20世紀福斯搞了個中美合拍版的《七龍珠》,被罵得要死。主角是白人,劇情也是一言難盡,只是借了七龍珠的殼,講了個好萊塢的故事,七龍珠原作者也跳出來吐槽。

其實往大里說,這就是好萊塢的文化霸權,所有的IP一旦到了好萊塢這裡,都深深地刻上了好萊塢印記,他們恨不得所有的英雄人物都是白人,形成了「白人中心論」。這種觀念似乎已經根深蒂固,一直延續到《攻殼機動隊》的改編上,很多人都不滿斯嘉麗約翰遜出演女主草薙素子,畢竟草薙素子在原著中是個日本女人。果然後來很多原著粉不買賬,全球票房都沒達到兩億,故事在改編上也算是差強人意。

所以,千萬不要指望日漫被好萊塢改編之後,會神還原、或者說會有驚喜。

不信,我們看看撲街的日漫改編的好萊塢電影:

《拳皇》

《死亡筆記》

當然也有《殺戮輪迴》改編的《明日邊緣》。算是比較成功的改編,但這個漫畫本身所帶有的日本本土文化屬性的元素並不是很多,所以改編的難度並不是很大。

後面還有《死神》、《太空堡壘》、《阿基拉》等數部日本漫畫改編的好萊塢電影陸續會製作出爐,到時候還會不會犯同樣的問題,讓我們拭目以待。

回到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上來,電影的改編也是完全遵循著好萊塢文化碾壓日本文化的特質,所以原著IP跟電影的融合,完全是一邊壓倒性的顛覆,特別是在人物改編和情感處理上,特別好萊塢。

(1)父女關係處理地很歐美。

與漫畫中艾莉塔對依德充滿感恩,比較含蓄的東方父女情不同,電影中的婦女關係處理特別像叛逆期少女和父親的關係,從她自己找到第二個身體(原作中是依德親自給她換上的,頗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意味),要求依德給他換上的時候,就預示著:艾莉塔是獨立個體了,她想要擺脫父親的管束,並不想要依德女兒的「身體」。這種獨立性與東方父女關係中若即若離的親密感很不一樣。

(2)愛情線的處理上。

愛情線的改編是被吐槽最多的,平淡無奇,就是一個鋼鐵直女與一個混混之間的愛情故事,看完之後,沒有一點波瀾和感動。

漫畫中對於愛情的處理非常有層次感。漫畫中加里意識到自己對雨果有好感,就去她家找他,和他身邊的人親近,想了解他的生活,還幫他洗一大堆的髒衣服,這種對自己喜歡的人的情感付出非常東方,因為愛你,所以想靠近你,甚至照顧你。這才是天使啊,而不只是個戰鬥機器,電影中起名戰鬥天使簡直是侮辱了這個名字,並沒有覺得電影中的艾莉塔有多天使。

當加裡得知雨果是懸賞的罪犯時,她非常傷心,但是她知道如果不表白就沒機會了,所以她鼓起了勇氣,這裡的感情處理非常少女,這便是青春期時暗戀一個人的痛苦啊。

加里下定決心表白後,決定幫愛人逃跑,她決定要保護他,這種情緒的拿捏處理也非常到位。

來,再對比一下下面這種尬吻,你覺得哪種處理更能打動人呢?

之前也說到了加里與其他的情感互動,都是比較細膩而又動人的,在好萊塢文化的改造下,這些都成了歐美年輕人觀看的壁壘,所以為了討好北美觀眾,導演做了大幅度的改編,只留了科幻背景外殼,內涵的東西全都換成了自家的,但是,這種改編的意義在哪兒呢?

所以,以後內涵的部分日本團隊負責,技術部分好萊塢解決,也許才能不辜負一個神作的影像化。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