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折騰了9天8夜,烏托邦的狂歡,中年男人去了都不想離開

2021-08-05 12:19:21

7月的盛夏,地面反射的陽光特別刺眼。

一擡頭,天好藍好藍。

這是肉叔落地西寧的第一感受。

和天氣一樣燥熱的,還有我的內心。

9天前我從廣州出發,3小時到達西寧,參加第15屆FIRST青年電影展

昨天,影展正式落幕。

肉叔回到南方,進入往常的工作狀態。但當又一個夜晚來臨,恍惚之間,我又想到西寧的夜。

來,跟肉叔再走一遍這趟旅程——

BACK TOFIRST

BACK TO FUTURE

這9天,美好得不像真實。

五湖四海的人奔赴此地,純粹地享受電影。

入圍影片在特定影院進行展映,從早到晚。

和上影節不同,FIRST的影廳都相對集中,這對趕場的影迷還算友好。

有些沒預約上場次的,會早早地來到影廳前等待候補進場。

短片合集的場,肉叔也在長長的隊伍中

在這裡,時間不再披著功利性的外衣,等待成了一件期待美好的事情。

人們樂意為影片「浪費」時間。

而電影,也迴歸電影的時長。不被倍速壓縮,無論你是否喜歡,一旦開始,它將會以自己的節奏進行到底,直至結束。

每部影片開始都會有單元歸類和主持人串場

隨著片尾字幕緩緩彈出,所有觀眾都默契且毫不吝嗇地鼓起掌來——

這不過是電影節最基本的操作之一。

但肉叔總是對觀眾保有這份儀式而感到特別溫暖。

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觀眾對創作者的反饋和尊重。

更是每一位熱愛電影的人和電影之間的同頻共振。

某天,展映作品安排結束後,肉叔跑去看了院線正在上映的《怒火·重案》。影片結束後,這幾天形成的肌肉記憶,讓我不自覺地拍手鼓掌——

偌大的影院,零星幾個準備離場的觀眾向掌聲這邊望過來。因為黑暗,他們大概也沒有看清楚我。

但就在那一刻,我有點失落。

剛剛那一個人的掌聲,很孤獨。

難道不是每一部好電影都值得為之鼓掌嗎?但在影展以外播放的作品,往往得不到這種待遇。

說回FIRST。影展帶來的體驗,是豐富的。

伴隨著影片展映,你或許會跟某個演員或者導演擦肩而過。

幾何書店。這裡定時舉行返場談

你可以跟電影主創近距離對話

又或者ta就和你坐在同一個影廳,這一刻,你們都有同一個身份:影迷。

肉叔這次見到了不少電影人,其中還有在座各位的腦公

瘦了好多的彭彭、董子健和劉昊然;雷佳音和文淇;謝飛導演和忻鈺坤導演;還有我特別喜歡的周迅等等。

請忽略我手機的渣畫質

最特別的環節,還是露天放映。

每晚露天放映前的樂隊表演

圖為野孩子

平遙電影節也有,但和FIRST還是不太一樣。

去年平遙開幕片就是露天場,十月中旬的古城,晚風把肉叔吹成冰棍兒。

雖說是露天,但還是在電影園區裡的一個特定播放場所。位置偏遠僻靜,也要搶票,除了影迷幾乎很少公眾參與進來。

去年平遙開幕式,很多位置都沒坐滿

FIRST的露天放映卻熱鬧得多,是每天晚上的固定項目。

它面向大眾,公開且免費。

在一個熱鬧的廣場中心放映,四周都是建築和大廈,這裡有餐飲,還可以購物。

當地居民或者遊客路過,都能看到那個巨大的銀幕。

我們就這樣,在大街上看《小街》

放映時,你還會聽到隔壁酒吧蹦迪的歌聲,還有四面八方的嘈雜聲。

但意外的是,這種吵鬧竟奇妙地和電影並存,毫無違和感。

這彷彿是電影最好的處境——

跟我們的生活融為一體。

FIRST第一天的露天放映,下了一場雨,很大。

那晚放映的還不是新片,而是網上找找也能看到的1981年老片,《小街》

但即便如此,露天放映也沒有因此夭折。

觀眾穿上雨衣,在自己的位置上默默觀影,不願離去。

在特定的氛圍下看片,是獨屬電影的魅力。也證明了電影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信仰和剛需。

身處在這樣的環境下,你很難不帶著浪漫主義去幻想:

或許會有一個人,經過露天放映的時候,無意中看了一眼正在放映的影片——

於是,被吸引了注意力的ta停下腳步。

和數個陌生人,通過影片共度了一個不在計劃內的愉快夜晚。

這份不期而遇的驚喜,專屬於FIRST露天場。

和西寧這座城市一樣,FIRST有它獨特的性格——

稚嫩的鮮活,創造的靈動。

它充滿年輕的生命力,彷彿一直處於躁動和熱情的狀態之中。

這種狀態,體現在很多展映的作品上。

影院裡展出的影片海報

肉叔這次有幸圍觀了14部長片:

《濁水漂流》《沒問題》《一江春水》《老鄭飛到天上去了》《水草長生》《故鄉異客》《最後的告別》《山河小敘》《遭遇激情》《裙子剪刀布》《雨打芭蕉》《一個人的葬禮》《兩個星球》《孤注》。

4個短片合集,共16個作品:

《布穀鳥》《稻草記》《賴桑の黑色喜劇》《外婆家》《手風琴》《兒童樂園》《島嶼故事》《木官木才》《當外星人到來的時候》《自惡》《蝴蝶百合公寓》《河岸》《最後一天》《歡墟》《龍頭樹》《黃金吃人啦》《白露》。

2個論壇:

許知遠老師的《超短片主題論壇:輕的創作,新的觀看》和戴錦華老師的《板磚論壇:「後電影」時代的電影院精神》。

文章篇幅有限,挑幾部印象深刻的跟大家聊聊吧。

口碑最好的《濁水漂流》,拿下今年評委會榮譽獎。

它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了一群在深水埗天橋底下露宿者被邊緣化的故事。

這群有犯罪經歷的癮君子,他們跟繁華的香港格格不入,就像社會裡的一股「濁水」,被排斥,被驅趕。

有一個鏡頭特別有衝擊力,吳鎮宇飾演的戒毒分子輝哥,從醫院逃出來後,坐升降機站上了高處。

望遠俯瞰,拔地而起的高樓,燈火輝煌的建築。

這個畫面一瞬間點燃我對《再見瓦城》的記憶。

出國打工的蓮青為了湊錢買身份證明,不得不出賣自己。

《再見瓦城》

蓮青的背後,是她渴望擁有的、燈火輝煌的城市。而這座城市,毫不憐憫她所謂的夢,只需要她廉價的勞動力和羸弱不堪的肉體。至於這具肉體為什麼能賣出高價?

也僅僅因為是初夜罷了。

同樣《濁水漂流》裡的演員們也貢獻了相當精彩的表演。

尤其是扮演輝哥的吳鎮宇,念念叨叨著「深水埗是窮人住的地方」,看著眼前一棟又一棟新落成的高尚住宅。

他的過去,他的意志,他一切根植於深水埗的個人體驗,都在耀眼輝煌中。

與他無關了。

還有拿下最佳導演和最佳劇情長片的《最後的告別》

這部影片很安靜,幾乎沒有多少對白——

主角方圓是先天聾啞人,他的父親患有精神病,失蹤多年,影片拍了這一家三代人的離散命運。

對肉叔來說,這部片子還挺沉重的。方圓聽不見也無法表達,他只能在沉默中承受或掙扎。

有時候,命運也是無法言說的。

主創通過電影,試圖撫平這群不被重視的邊緣人的傷痕,試圖慰藉那些苦難中的心靈。

不過,肉叔也不是沒有踩雷。

去之前最期待的兩部,《老鄭飛到天上去了》《沒問題》,可惜統統不合格。

《老鄭》想用黑色幽默的架構,來包裝一個失敗男人的故事,以此譴責網絡暴民的現象,還致敬了一把《小丑》。

但!故事沒講好,裡面人物之間的關聯也挺兒戲的……只能說張頌文老師盡力了。

另一部《沒問題》也很一言難盡。

二手玫瑰主唱樑龍主演,肉叔一大早就去排隊,結果罵罵咧咧出來了。

東北輕喜劇,又是一個落魄中年男人的故事。樑龍飾演的父親以「為孩子好」做出各種無厘頭的事情。

但父女這條主線,太聒噪太刻意了,顯得結局的「和解」很沒勁。

反倒樑龍的表演還挺不錯,期待他再接個好一點的東北敘事向的電影,老帶勁了。

至於紀錄片方面,肉叔只看了《孤注》和《兩個星球》,剛好兩個片子都關注了「創傷」。

首先是《孤注》。

周浩在片頭寫上了一行字,為什麼拍這部影片:

我想知道人如何與創傷共處。

至少。

我一開始是這麼想的。

影片主角是兩個「受傷者」。

小時候曾被陌生男人性侵的姚尚德。把父母離婚父親自盡歸結於自己「不夠努力」的佟梅梅。

看完電影我跟朋友討論的第一句話就是:周浩上「技術」了

默劇演員姚尚德把曾經最慘的經歷,編舞成默劇。畫面在淒厲的舞臺,和姚尚德在家黯然自飲兩者剪平行剪輯,剪輯點利用舞臺的重音音效加重了後者影像上的痛感。

類似種種,在我印象中是以往的周浩作品中看不到的「技術」。

可影像技術上的絞盡腦汁,最終得來的卻是什麼?

是一場潰敗。

偉大的潰敗。

周浩毫無保留地承認了自己的失敗,影片的最後,佟梅梅質疑自己的經歷拍出來會被人「過度消費」,姚尚德也提出了中止拍攝。

為什麼?

就像人類學的那個經典謬論——

觀察本身,已經改變了觀察的結果。

姚尚德發現自己每次在攝像機前,都會不自覺地進入某種表演狀態,讓自己展示出導演想要的一面,而這幅面孔,未必就是真正的他。

《孤注》與其說是變現人如何與創傷共處,在我看來,不如說是給所有以「真實」為圭臬的紀錄片拍攝者的致命拷問:

當影像如此極端無能,以至於我們呈現的真實,只是自欺欺人的假象時。

我們到底在追逐什麼。

僅僅是自己的窺探欲嗎?

再來就是聚焦民族創傷——汶川大地震的《兩個星球》

它找到了一個很小的切入點,就是地震後,失去女兒的葉紅梅夫婦重新生育了一個兒子川川。

川川被要求理解那場災難,感恩已經逝去的姐姐,而年幼的他又該如何面對?

那個經歷過災難的家庭重新生活,成年人被傷痛記憶糾纏,年輕生命也蒙上一層不可避免的枷鎖。雖然背景殘忍,但肉叔能感覺主創表達生命哲學背後的溫暖。

後面有個鏡頭,川川對著鏡頭奔跑,充滿稚氣地笑著,肉叔嘩啦的眼淚才慢慢收住。

逝者和生者看似遙不可及,卻又互相交織,讓人不願遺忘,卻也能慢慢釋然。

在FIRST這麼些天看下來,肉叔有兩個特別深的感受。

其一是,女性主義作品成了一種趨勢。

像肉叔很喜歡的《裙子剪刀布》,講一個被規矩束縛的女孩毛毛反抗的故事。

用千篇一律的校服為載體,展現了毛毛萌發對美的初印象。她想穿裙子,但遭到老師和爸爸的反對。

影片前半部分就像一個青春恐怖片,毛毛在多種壓抑下,偏執地改裝那天被爸爸扔掉的裙子——她沒有被同化,沒有被改變,這是最重要的。

影片並不完美,但肉叔覺得這份勇敢的自我表達,彌足珍貴。

還有拿了最佳演員的《一江春水》

故事發生在一個江邊小城,女主蓉姐是足療店的技師,年過三十的她還沒結婚,還要照顧弟弟。弟弟闖禍後,她幫著處理,關於她的情感故事也隨之被揭開。

因為一場命案,她隱忍了18年,最後她為了贖罪,毅然放下城裡的生活,回到老家,卻發現「死者」還活著。

「一江春水」暗喻蓉姐平靜乏味的生活,但靜靜流淌的春水,卻能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就像蓉姐內心的慾望和矛盾。曾經被慾望和謊言牽扯的生活,她最終選擇勇敢承擔。

雖然肉叔覺得後面反轉處理稍微有點割裂,但留白的結局還是讓人唏噓不已。

一個底層女性的悲劇,在這個並不充滿張力的敘事下,化成了一江春水,不知流向何方。

女主角李妍錫的表演自然樸素,方言極具生活氣,確實值得這獎座。

對了,這部片子拿到了龍標,有望公映。

另一個感受是,這屆的短片也不可小覷,不少作品質量都很高。

想象力豐富,大膽,思辨色彩鮮明。

其中肉叔很喜歡的《白露》,拿到了最佳實驗獎。

剪紙+皮影,畫裡有畫,將傳統玩出了新意。5分鐘的短片裡,故事在循環中發生,禪意頗深,極具藝術性。

還有後勁十足的《讓我們相愛吧》

全程都是監控攝像頭的拍攝,空蕩的房間裡,住著一箇中年老人。

但有一天,房間裡的物品開始活動起來,它們在房子裡狂歡。

擬人化的表達,讓物品看起來相當可愛。

然而某天夜裡,男人房間門突然開了——

物品爬到床上,它們開始拼湊出一個人的形狀,漸漸抱住那個正在熟睡的男人……

後浪的創作慾望和能力,令肉叔狂喜。

相信這群年輕作者裡,會有日後中國電影的中流砥柱。

就像《我不是藥神》的導演文牧野,他就是從FIRST走出來的。當時徐崢看到了他的短片,找到他說了一句話:

你可以早點拍長片。

每每遇到驚豔作品,影迷都有淘到寶藏的歡欣雀躍。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太需要影展了。

創作者身上的這種未來性,正是電影節要為電影行業所挖掘的寶貴特質。

目前來說,FIRST在國內還是相對小眾。

在很多人眼裡,它更像是一個「作者電影節」

表達太過私密,不夠大眾,或者說商業屬性較低。

直到《心迷宮》的出現,FIRST才開始有了點市場的聲音。

肉叔那天還參加了FIRST的媒體酒會。

首席執行官李子為跟現場媒體「大吐苦水」:

從FIRST出來的影片裡面,每年能公映的一隻手都數得過來。

跟大家說個現場故事。

周浩導演久違地帶著新紀錄片《孤注》來到FIRST,那天排隊等候的觀眾爆多,就連樓梯過道也坐滿了人。

燈光熄滅,電影開始,突然龍標的聲音響起——

全場鼓掌、歡呼。

太不容易了。

(在肉叔看到的十幾部展映作品裡,只有2部拿到龍標)

要知道,就在該片播出的前兩天,影展就有三部紀錄片「因為技術原因」被臨時取消放映。

那天,西寧的天空彷彿都黯淡了幾分。影迷群裡情緒低迷,所有人都為消失的影片感到惋惜。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最後一晚的頒獎典禮上,最佳紀錄片的歸屬——

「空缺」了。

官方給出的解釋:

當獎項脫離觀看、脫離觀眾,它也會因此失去評價的有效性和意義。

據說,宣佈「空缺」時,新聞中心和頒獎現場都爆發出掌聲和歡呼,有記者大喊「牛X!」

這彷彿是FIRST的一次小小的「抗議」。

如今,第15屆FIRST的大幕落下,人群逐漸散去。

但浸泡在電影的這幾天,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像是逃離到烏托邦的一場狂歡。

我們衷心希望有一天,影像能打破束縛,終將抵達現實、抵達觀眾。

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

成為你的姿態和個性。

最終,當每一幀人生瞬間彙集起來——

你就活成了一部最精彩的電影。

FIRST,我們明年再見。

本日打工人:王家衛生委員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