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刪了20分鐘,這國產片依然那麼讓人心疼

2021-08-09 05:31:53

東京奧運會即將結束了。

回顧這兩週,有太多的奧運健兒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中最出圈的,恐怕還得是年僅14歲的跳水小將——全紅嬋

她不僅憑藉驚人的實力穩摘金牌,一戰成名。

更用那淳樸可愛的一面,深深戳中了人們的心。

她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練跳水主要是為了掙錢給媽媽治病

「媽媽治病要花挺多錢的,我就感覺自己也得掙錢,好寄回家給媽媽治病。」

她還說,家裡太窮,自己長這麼大還從來沒去過動物園和遊樂園

當問起如何慶祝奪冠,她則表示:

「吃點好吃的,辣條!」

說完這些,她哈哈大笑,樣子萌翻了所有人。

但大家也能聽得出來。

這些天真樸實的話語裡,透露著一股無奈的心酸。

是的,出身貧苦的奧運健兒,其實有很多。

就比如為我國奪得第六金的舉重選手諶利軍,也是特困戶。

曾為了給突發腦癌的父親治病,債臺高築。

後來父親、叔叔相繼去世,母親一人打三份工,依然難以負擔起家裡的生活費。

而除了這些奧運冠軍,還有數不清的運動員,依然掙扎在貧困線上。

對於他們來說,走上這條路的初衷往往只是為了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他們過早地結束了童年,開始為生活艱難地打拼著。

今天,魚叔為大家推薦一部紀錄片。

向大家展示一下這些運動員們從小面臨著怎樣的苦難人生。

《紅跑道》

這是一部問世於2008年的紀錄片。

一經推出便在國際上拿了好幾個獎項。

但由於展現的內容過於露骨地展示了運動員的殘酷,在國內放映時遭到了大幅度刪改。

本有70分鐘的影片,現在只能在網上找到一個48分鐘的版本。

儘管如此,這個刪減版依然觸目驚心。

影片聚焦的是上海一家少兒體操訓練中心。

把孩子送到這裡的,大多是外地來的務工人員,或是本地的底層打工者。

對於這些家庭來說,送孩子練體操是一條不得已的出路。

比如,有個叫鄧彤的小女孩。

她每次去上體操課,都要和父親做渡船橫跨黃浦江。

望著江邊的高樓大廈,孩子的心裡總是充滿了各種美好的幻想。

然而,她的家似乎與這座城市的繁華毫無關係,彷彿處於兩個摺疊的時空下。

她和爸爸媽媽住在浦東一個非常破舊的出租房裡。

房間很小,幾乎只放下一張床,加一個電視機櫃。

好在,相比同齡孩子,鄧彤比較懂事。

雖然常常因為訓練苦而嚎啕大哭。

但她明白自己要堅持練下去,不能輕易放棄。

她說,要練好體操,以後賺錢,買大房子給爸爸媽媽住

聽到孩子這樣的話,父母欣慰地笑了。

但這樣的笑聲,多少也透露著一股無奈。

片中,還有一對名叫徐志文、徐志武的兄弟。

兩人各留著一根可愛的小辮子。

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爺爺是位普通的退休工人,家裡條件也很一般。

但為了撫養兩個小兄弟,一把年紀還要四處奔忙,為別人疏通下水道。

做著最髒最累的活,只為多掙一點點生活費,實在不易。

爺爺對待兄弟倆的訓練,格外上心,也十分嚴厲。

經常去體操課觀看孩子們的表現,與教練溝通。

回到家後,還要親自監督他們完成教練佈置的任務。

可謂是為孩子的未來操碎了心。

還有個愛哭的小男孩,叫阿南

他天賦不錯,受到教練的格外關照。

而他的家人,對孩子的期待更加高。

阿南一家是從潮州搬來的,在上海開著一家小超市。

不知從何時起,媽媽對體操產生了執念,將其視作了全家的奮鬥目標。

在阿南之前,她曾把兩個哥哥送到體操學校,無奈都半途而廢。

於是,媽媽把最後的希望,都寄託在了年幼的阿南身上。

媽媽平時愛抱怨,身體也不大好,總是生病住院。

無形之中也給安南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這讓小小年紀的他變得沉默寡言,敏感愛哭。

這就是中國絕大多數練體操的家庭現實。

家裡越窮,越要拼命地練。

孩子苦,大人們也心疼。

但他們心裡明白,不練出成績,以後的生活更加艱難。

本片取名為「紅跑道」,著實有一番深刻寓意。

按照導演的自述,這個跑道並非這些練體操的孩子專屬。

而是「每個人都在一個沒有盡頭也沒有退路的跑道上」。

只不過,相比於普通人。

練體育的孩子們,更早地踏上了這個起跑點,也提前被剝奪了童年。

在我們大多數人還在父母的呵護下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時。

他們已經在用幼小的身體和稚嫩的心靈,揹負著全家人的期待,接受著成人式的苦難

片中拍攝的孩子年齡也都很低,基本都是在六七歲左右。

顯然,這麼小年紀的孩子,對於複雜的體操動作不可能完全理解。

大部分時候,他們只是在師傅的訓斥中,機械地完成「任務」。

他們要用小小的身軀,長時間地掛在單臂上。

也要日復一日地練習一個動作,直到熟練、標準。

還要面對嚴厲的教練無情地訓斥:

「掉眼淚有什麼用?掉眼淚就拿第一名啦?」

更殘酷的是,還要相互之間拼命競爭。

片中有一個長達2分50秒,極為刺痛的長鏡頭。

展示的就是鄧彤和另一個小女孩同時掛在槓上,比誰的握槓時間長。

兩人都使出了吃奶的勁。

可惜左邊的鄧彤體力不支,先掉了下來,失聲痛哭。

右邊的小女孩,則依然在堅持。

她咬著牙關,身子卻止不住地顫抖。

手掌一次又一次從竿子上滑落又抓緊……

到後來,她的面部表情幾近扭曲。

為了贏,孩子們拼勁全力。

這種競爭,往往具有兩面性。

對於某些要強的孩子,能夠激發出他們的潛能。

對於另一些孩子,卻很有可能挫傷他們的自信。

比如在一次訓練中,教練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小獎品,主要是些小零食。

但獎品不夠分,所以最後一名沒有實體獎,而是得到一次和國旗合影的機會。

先前那對兄弟中的老大,因為表現最差,得到了這次機會。

他看著其他孩子都拿到了喜歡的零食,自己手裡卻空空如也。

還要站在鏡頭前舉起勝利的手勢,表現出很開心的樣子。

這樣的精神安慰獎,對一個已經受挫的孩子,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老大的心裡說不出的委屈。

他變得和其他孩子格格不入,一個人在旁邊默默不語。

後來,因為臨近比賽,兄弟倆需要剪掉留了多年的小辮子。

老大更是滿滿的不情願。

但拗不過爺爺的強拉硬拖,還是來到了理髮室。

咔嚓兩下,兄弟倆的小辮子就這麼沒了。

童年裡的最後一絲幻想,就這麼消失殆盡。

而小女孩鄧彤,則用另一種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禮」。

雖然在前面握槓比賽中敗下陣來,但在體校配備的繪畫課上,她拿到了第一。

這堂課要畫的是金牌,以及自己得冠軍的未來。

誰畫得最好,就能收穫一枚金牌。

當然,這枚金牌是假的。

但鄧彤依然感到激動。

課休期間,她一個人偷偷回到教室。

面對鏡子,幻想自己站在領獎臺上,給自己掛上金牌。

對於榮譽的憧憬,已經深深埋在了她幼小的心裡。

雖然只有48分鐘,但這部紀錄片展現的內容依然非常露骨

它沒有片面地展示體育少年的陽光,堅韌,正能量。

而是極度冷靜、客觀地記錄下一段真實而殘酷的成長痕跡。

從他們的故事裡,我們看到的並不是某個世界冠軍的少年傳奇。

而是千千萬萬前仆後繼被逼上跑道,尋找出路的艱難人生。

遺憾的是。

在這些孩子中,或許沒有幾個能成為頂尖的體操選手,最後代表國家出征奧運。

畢竟,只有極少數才能站在金字塔尖,收穫榮譽,改寫人生。

大部分則淪為炮灰,默默無聞,最後另謀出路。

更糟糕的是,從小練體育的他們文化知識不足,缺乏適應社會的能力。

許多人在退役後難以維持生計。

更有甚者,即使拿了冠軍也依然過著悽慘的人生。

全國體操冠軍張尚武地鐵賣藝的事情,或許很多人都有所耳聞。

張尚武小時候父母離異,父親因鬥毆入獄,只能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為了節省開支,他被送去練習體操。

因為有天賦,加上刻苦練習,他12歲便進入國家隊,被重點栽培。

18歲拿到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兩枚金牌,成為中國體操隊的未來之星。

不幸的是,緊接著就遭遇了傷病困擾。

因為跟腱斷裂,在20歲時選擇退役。

之後,為了生計,他不僅變賣了自己獲得過的獎牌,還曾多次因為盜竊罪而入獄。

沒有任何其他技能的他,只能靠表演體操,乞討求生。

實在讓人感到唏噓不已。

像張尚武這樣的運動員並不少見。

他們在退役之後,世界冠軍的光環瞬間消失,成為一個個毫無用場的普通人。

甚至連正常的生活都難以維持。

以體育為出路,確實有極少的可能改變命運。

但這條路的巔峰期實在太過短暫,還非常不穩定。

即便沒有傷病影響,作為一個世界冠軍,也難以長期保持最好的狀態。

最具代表的便是「體操王子」李寧

他曾在1982年世界盃上一人勇奪六冠,又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一人豪取三金。

一度成為了國民級的體育明星。

然而,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承載厚望的李寧卻不幸接連發生重大失誤。

在吊環比賽上,他的腳意外地和吊環纏在了一起。

在鞍馬比賽上,他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當時,他無奈地笑了笑。

從容起身,彰顯了一位奧運冠軍的風度。

可國內的觀眾卻不買賬,輿論認為李寧的笑是恬不知恥。

他從「體操王子」變成了「體操亡子」。

回國後,各種各樣的嘲諷信更是接踵而至。

隨信還會附上刀片、繩子,甚至子彈

言下之意,自不用多說……

這正是絕大部分運動員的人生。

對於他們來說,失敗都被視作為一種禁忌

可能因為一次失敗,一輩子無法出頭;

也可能因為一次失敗,斷送大好前程。

所以,我們也應該對於出征奧運的選手們卸下濾鏡。

即便沒能取得好名次,也不必過於苛責、嘲諷。

因為他們,比任何人都想要贏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