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遊牧人生》影評:22歲拼多多女員工凌晨離世後第二天,我看了這片,陷入深深沉默

遊牧人生影評

進入2021年的第三個晚上,當人們的元旦假期即將結束的時候,手機上蹦出一條新聞——

某電商企業員工在一點半下班的路上猝死。

一個剛畢業的98年出生的小姑娘,就這樣死在了凌晨寒冷的冬夜裡。

可能對於資本來說,這就是少了一個勞動力,再招一個就好了。

反正不差錢,反正還有大把想「用命拼」的人。

在資本的盛世下,996、9107都不是事,打工人命如草芥。

國內如此, 國外更甚,尤其是全世界資本主義發展最為健全的美國。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部重量級電影,就講述了美國拼多多式的「底層草芥」。

《遊牧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遊牧人生》是華裔導演趙婷的第三部長片,拿下了威尼斯金獅獎,轟動一時。

此前她的《哥哥教我唱的歌》和《騎士》兩度入圍戛納導演雙週單元,橫掃各大獨立電影節。

其實從兩部前作之中,我們已經能夠大致上判斷出趙婷的個人風格。

比如對她騎士精神的執著,攝影上學習泰倫斯·馬力克,故事偏愛於虛構與非虛構結合,關注邊緣人物,對於永恆和自由等哲學問題的追問等等。

在《遊牧人生》裡,這種風格又一次在電影中延續著,三部片子的氣質和剪輯攝影實際上是一個路子。

影片由美國泰斗級女演員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擔任主演,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科恩嫂」。她曾憑藉《三塊廣告牌》、《冰血暴》等片數度拿下奧斯卡小金人。

有趣的是,這部電影不是導演找演員,是演員拿著原著找導演。

弗蘭斯西讀完原著後,迅速和製片搭檔買下了版權,並開始了自己漫長的尋找導演之路。

直到在多倫多電影節上看到了趙婷的《騎士》,她立刻打電話給搭檔說:「我找到我們的導演了!」

而這本打動了弗朗西斯的書,就是美國女記者傑西卡·布魯德的同名非虛構作品《遊牧人生》。

本書採用了調查式新聞寫作方法,記錄了傑西卡花費三年的時間跨越25000公里,深入美國中西部腹地,跟隨記錄一群生活在車上的新型流浪族群的經歷。

什麼新型流浪族群?

世界上一直不乏流浪者和漂泊者,比如庫斯圖里卡鏡頭下以「流浪民族」著稱的吉普賽人。

比如瓦爾達奶奶《天涯淪落女》中的莫娜。

但是傑西卡筆下的這群美國人,他們之前從未想過自己會流離失所,最後卻不得不驅車上路,成了「生活在車輪上的一群」。

他們的「輪房地產」範圍很廣,從貨車、校車、微型露營車、拖車式房屋到老舊的轎車,應有盡有。

裡面的人也各種各樣:

有被Uber公司擠出出租車市場的前出租車司機,有38歲擁有碩士學歷的、發了上百份求職簡歷卻依舊找不到一份工作的女性,有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破產的前企業主管,有股市崩潰時眼睜睜看著自己的養老金被蒸發的老人,有因為離過兩次婚而破產的教授,還有借了學生貸款卻發現自己的學位缺乏含金量的學生……

決定踏上漂泊的那一刻,很多人都希望這是一種逃離,因為不這麼做,他們的未來將會空空如也。

與我們設想的不同,這群「流浪漢」們中不乏擁有高學歷,卻由於上了年紀被擠出市場的老年人。

美國,曾因為汽車普及而被稱為「車輪上的國家」。如今,因為這個流浪族群的出現,又一次回到了這個名稱。

不過,這一次成了一種貶義。

他們的流浪,很多都是為了逃脫一個經濟上的悖論:房租上漲,薪資卻是固定的,甚至是被削減的。

於是就產生了在我國也非常普遍的現象——

人們累死累活,朝九晚十,賺得那點可憐的錢還沒有焐熱,就交了房租、房貸和車貸了。

於是,他們乾脆以車當房,永遠在路上,反正美國的停車位多得是。

與原著以64歲的琳達為主角不同,趙婷對原著進行了修改。

背景設置在了2011年,主角是一位由弗朗西斯飾演的中年女性Fern,這是一個由趙婷虛構出來的人物。

2011年1月31日,由於石膏灰夾板需求下降,美國石棉公司——一家石膏板製造商關閉了位於內華達州恩派爾(Empire)已經經營了88年的工廠。

甚至就連郵政編碼也被停止使用。

這裡是美國製造業傳奇全盛期的一個活化石,那時候,工廠給員工提供了切實的中產階級地位,讓他們可以養活自己的家庭,不用擔心被取代。

原本,Fern和丈夫就生活在這裡,這裡的人們宛如一個「幸福的大家庭」。

2010年12月2日,恩派爾被關閉,全體員工被遣散,人們開始了大遷移,直至小鎮被廢棄。

谷歌地圖上,這個小鎮的照片還停留在2009年,彷彿時間靜止,怪異又淒涼。

Fern的丈夫病逝,她無法再繼續留在此地,只好開著車,踏上了流浪的旅程。

我將我的肉體流放,流放到任何一個沒有你的遠方,這一切都是源於,精神上對你的無法放手。

在路上,在那無垠的荒野之中,導演趙婷開始了自己的中西部吟遊詩。

沒有高樓大廈,沒有鋼筋牢籠,草地很大,隨處都是自由,也隨處都是孤寂。

為了維持生活,Fern必須到處做零工,像她這種人還有很多,他們被稱為「露營打工族」。

在死去的Empire小鎮南邊70公里處,一些流動工人便開始占據這裡的房車停車場。

這些人的雇主是亞馬遜公司。

亞馬遜公司招收這些員工是Camperforce項目中的一環,這是一個由流浪者組成的勞力部門。流浪者們作為季節性臨時雇工,在幾個被亞馬遜稱為「配送中心」的倉庫裡工作。

像Fern這個年紀的流浪者很少,他們其中的大多數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例如Fern的好友Linda。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白髮蒼蒼卻依舊精神矍鑠的老太太就是原著中的主角,她也確實是一位房車流浪者。

亞馬遜對這些老人擺出一份非常親和的姿態,在宣傳單上大力讚揚老人們的勤勞、守信和仔細。

然而漂亮的語言不能掩蓋一個事實:

這些從中產階級地位上狠狠摔落的美國經濟災難的承受者們,如今在該退休的年紀,失去了自己的財產,在亞馬遜巨大的倉庫裡成了一名累死累活的工人。

而亞馬遜會接納這些緩慢且效率低下的勞動力,主要原因在於給弱勢群體提供就業機會美國政府會給予稅務抵扣。

除了在亞馬遜工作,一般流浪者們還會做的工作有:

露營場和停車場、漁獵局、運營遊樂場的摩天輪、收甜菜、萬聖節時擺攤賣南瓜、美國國慶節時賣煙花……總之什麼都做。

Fern也換了無數份工作,比如漢堡王服務生,比如景區管理員,比如售貨員。

她遇到很多人,聽過很多故事。

有一個小女孩問她是不是無家可歸,她說不是,她只是無房可歸。這也是大多數流浪者的生活態度,在貧乏的物質生活裡苦中作樂,維持自己生而為人的尊嚴。

在夸爾特賽特,有「冬季車輪流浪者聚會」。

在這裡,Fern有一大群夥伴,這些住在車上的房客們一起出謀劃策,解決類似「如何解決上廁所問題」「如何避免被敲門」「如何尋找停車場」等問題,一起圍著篝火坐成一圈講故事。

他們還會把一輛用亞馬遜公司的包裝箱做成的紙板貨車丟進篝火裡,這個儀式被稱為「燃燒貨車」。

曾經患過肺癌的Swankie已經七十多歲了,但她依舊執意要開車上路。

她說過的一段話很美,美得讓人心醉:

在Swankie去世之後,夥伴們就像當初她所希望的那樣,把石頭扔進火裡來紀念她。

Fern猶如一個現代騎士般一次次上路,四季交替,晝夜輪轉,在草原和荒野的盡頭,她不停地走著。彷彿那些往事和回憶,那些故人和逝去,都會像車輪一樣,走一圈之後又回到原地。

每一次黃昏,每一次日落,每一場篝火,在那裡明亮之中,我彷彿被燃燒著,我渴望成為灰燼,成為永恆,成為自由,但我沉重的肉身,和腦海中抹不去的你,讓我只能在資本主義的壓榨下,一次又一次為我的房車加滿油。

這種游牧式的浪漫、荒涼與悲愴,讓趙婷在《遊牧人生》之中又一次對印第安人的種族與歷史產生追問。

在那些由「石塊」和「空無」組成的寂靜裡,我們彷彿能夠感受到時間的流逝與凝固。

美洲人的祖先曾在這片土地上奔跑,而今,黃土依舊在車輪後揚起,歷史真的改變過嗎?

原著裡有一段話振聾發聵:「當我搬進那輛廂型車,我明白了,這個社會告訴我的所有事都是謊言——我該結婚,住在有白色圍欄的房子裡,盡心工作,然後才能在晚年過得開心。你按照社會所告訴你的乖乖做事,沒有越雷池一步,最後卻依舊破產、孤獨、無家可歸。」

實際上,在《遊牧人生》的詩意化影像之後,有一個肯·洛奇式的現實主義故事——

是什麼讓這些人淪落到如此地步?

我們不能在被曼妙的鋼琴曲,或是馬力克式的攝影美學所吸引後,就遺忘了表面美好下的殘酷。

就像那個扎心的問題,你真的不想上清華嗎?還不是因為考不上。

包括Fern在內的這些人,他們真的不想要一個家嗎?

游牧式的生活之下,是社會的黑暗面:

還不上的貸款、公司歧視大齡員工和女性員工、嫌貧愛富的醫療保險制度、漏洞百出的養老制度、被資本壓榨被消費主義洗腦的當代工作生活方式等等。

這些背景成為了整部電影身後苦澀的影子。

宣揚自由的美利堅,實際上擁有著根深蒂固的年齡歧視,女性一旦上了年紀,就會被迅速從工作崗位上剔除。

滿口「美國夢」的美利堅,把一張張待支付的賬單擺在「中產階級」們的餐桌上,讓他們在深夜拿著計算器一遍一遍地將自己的工資減去超市購物小票上的金額、醫療費、信用卡還款金額、學生貸款、車貸、和房貸房租。

講究平等的美利堅把那些白髮蒼蒼的老人們摔在地上,讓他們居無定所,讓他們在20萬新增的數字下死去,像垃圾一樣被丟棄。

可笑嗎?

這個號稱「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的美利堅,做著千百年前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所做的事情,還道貌岸然,信口雌黃——

殺掉喪失勞動力、無法再給社會做貢獻的老人。

實際上,在所有的發達國家中,美國社會是最不平等的。美國社會的不平等程度與俄羅斯、阿根廷以及飽受戰爭蹂躪的剛果等社會相差無幾。

WELCOME TO AMERICA,聽起來也很諷刺。

這群永遠在路上、不得不離開的人,這群被稱為「草芥」的人,到底是以前中產階級的一場革命,還是一個狩獵與採集階級的形成與誕生?

在路上,到底是一種自由,還是一種無奈?

值得警醒的是,造成這種糟糕狀況的經濟經營模式在中國已經初見端倪,車輪流浪者是美國底層人的現在,也可能會是部分中國底層人的未來。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童雲溪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